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規(guī)民法中國物權法原理

中國物權法原理

中國物權法原理

定 價:¥19.50

作 者: 孫憲忠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叢編項: 高級法學教程
標 簽: 民法

ISBN: 9787503646782 出版時間: 2004-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33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總序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笨趥髅媸谛慕猓耸墙虒W的至高境界;不過,在某些情況下,輔之以教科書,也是很有必要的。作為至圣先師,也是世界―匕第一位大教育家,孔子刪述六經(jīng),垂憲萬世,當初的直接動因,恐怕是聚徒講學需要教材。近世以降,不論中外,編寫教科書漸漸成了一種風氣。這大概要歸因于學問的分科華,專業(yè)化和技術化,歸因十教育的社會化、規(guī)模化和商業(yè)化,也歸因于教與學對文字栽體的過重依賴+編寫教抖書,是――門學科里的學問臻干成熟、教學自成體系的顯著標志,在某些時候,也是創(chuàng)建、恢復或移植學科體系的便捷方式。二十世紀初期及五十年代。八十年代,我國出現(xiàn)的幾次教科書編寫高潮,便是那個年代學科發(fā)展狀況的一個寫照。問題在于,凡事一旦成風,便難免泥沙俱下。在當代中國,法學教材的編寫,經(jīng)歷了改革開放后法律學科恢復與發(fā)展時期的空前繁盛,現(xiàn)已步入低谷。盡管教科書的數(shù)量與時俱增,質量卻不盡如人意、尤其是,知識陳舊、千人一面、轉相抄襲的教科書大量出現(xiàn),既有損干“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神圣高潔,也有損于“著文而立說”、“文章千古事”一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某些高等院所拒絕把教科書視為學術成果,便是這種現(xiàn)象的一個反映?!耙晦挂皇~,十年尚猶有臭?!辈簧賴烂C認真的學者因之而卻步,既不用教科書,也不寫教科書,便不準理解了。法學研究所建所四十五年來,出書三千余冊,其中僅有極少幾冊是專寫給學生看的,也就是說,我們一直沒有自己的系統(tǒng)教材。這既是憾事,也是幸事。說來也不奇怪。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物權法原理》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序言:學習物權法的要領………………………………………(1)
   一、物權法在民法以及整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1)
   二、準確理解我國物權法立法的社會背景………………(3)
   三、聯(lián)系實際、勇于探索,發(fā)展我國物權法學……………(8)
   第一章物權概述……………………………………………(11)
   第一節(jié)物權的概念………………………………………(11)
   一、定義……………………………………………………(11)
   二、物權的法理基礎——支配權與請求權的區(qū)分………(19)
   三、概念的起源及其發(fā)展…………………………………(22)
   四、物權與債權之間的模糊狀態(tài)、物權概念的有限性…(24)
   第二節(jié) 物權的內容、特征及效力…………………………(27)
   一、物權的內容………………………………… ……… (27)
   二、物權的特征……………………………………………(28)
   三、物權的效力……………………………………………(32)
   第三節(jié)物權的種類………………………………………(40)
   一、依據(jù)物權的法律根據(jù)對物權種類的劃分……………(40)
   二、按物權的主體對物權種類的劃分……………………(43)
   三、依據(jù)物權的客體對物權種類的劃分…………………(48)
   四、依據(jù)物權的內容對物權種類的劃分…………………(50)
   五、典型物權與準物權……………………………………(56)
   第四節(jié)物權體系 …………………………………………(58)
   一、確定我國物權體系的爭議……………………………(59)
   二、中國物權體系的應然結構……………………………(61)
   三、一些特殊的物權問題…………………………………(71)
   第二章物權法的基本范疇及規(guī)范體系……………………(81)
   第一節(jié) 重新思考物權法應解決的主要問題……………(81)
   一、重新思考物權法的定義………………………………(81)
   二、物權法基本范疇分析…………………………………(82)
   三、確定物權法基本范疇的“八字秘訣”…………………(86)
   四、第三人保護理論專論…………………………………(90)
   第二節(jié)物權法體系 ………………………………………(96)
   一、廣義物權法體系………………………………………(96)
   二、狹義物權法體系………………………………………(99)
   第三節(jié) 中國物權法的發(fā)展………………………………(102)
   一、現(xiàn)代物權制度進入中國………………………………(102)
   二、中華民國時代物權法的發(fā)展…………………………(103)
   三、蘇聯(lián)民法中的物權法…………………………………(105)
   四、市場經(jīng)濟體制建設中物權法的發(fā)展…………………(108)
   第三章物權法上的物………………………………………(114)
   第一節(jié)基本意義及其范圍限制 …………………………(114)
   一、物的基本意義…………………………………………(114)
   二、物的內容范圍限制……………………………………(115)
   三、物和財產的區(qū)分………………………………………(119)
   第二節(jié) 不動產與動產 ……………………………………(124)
   一、不動產與動產的區(qū)分…………………………………(124)
   二、土地與建筑物之間的關系……………………………(130)
   第三節(jié) 物的整體與其組成部分…………………………(133)
   一、必要組成部分…………………………………………(133)
   二、臨時性組成部分………………………………………(134)
   第四節(jié) 主物與從物、原物與孳息…………… ………… (135)
   一、主物與從物……………………………………………(135)
   二、原物與孳息……………………………………………(137)
   第四章物權法的基本原則…………………………………(140)
   第一節(jié)概述………………………………………………(140)
   一、基本原則的一般意義…………………………………(140)
   二、物權法基本原則的確定………………………………(141)
   三、不采納“一物一權”作為物權法基本原則的理由……(141)
   第二節(jié) 物權法定原則 ……………………………………(143)
   一、物權法定原則的含義…………………………………(143)
   二、物權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145)
   三、違背物權法定原則的后果……………………………(146)
   第三節(jié)物權絕對原則 ……………………………………(149)
   一、基本意義及其根據(jù)……………………………………(149)
   二、物權絕對原則的基本要求……………………………(150)
   三、物權排他性的限制……………………………………(153)
   第四節(jié) 區(qū)分原則 …………………………………………(156)
   一、區(qū)分原則的含義………………………………………(156)
   二、區(qū)分原則的基本要求…………………………………(165)
   三、區(qū)分原則的實踐價值…………………………………(168)
   第五節(jié) 物權公示原則 ……………………………………(172)
   一、含義及基本要求………………………………………(172)
   二、公示原則的基本方式與要求…………………………(176)
   三、公示的基本效力………………………………………(178)
   第六節(jié) 物權特定原則 ……………………………………(185)
   一、基本含義………………………………………………(185)
   二、基本要求………………………………………………(186)
   第五章物權變動……………………………………………(188)
   第一節(jié)含義以及基本規(guī)則 ………………………………(188)
   一、物權變動的基本意義………………… …………… (188)
   二、制度意義………………………………………………(189)
   三、物權變動的基本類型與基本原則……………………(190)
   第二節(jié) 非依法律行為發(fā)生的物權變動 …………………(191)
   一、具體類型………………………………………………(191)
   二、非依法律行為發(fā)生的物權變動與物權公示原則……(199)
   第三節(jié) 不動產物權登記 …………………………………(202)
   一、概念及意義……………………………………………(202)
   二、當代世界主要登記制度………………………………(204)
   三、登記基本內容以及登記種類…………………………(210)
   四、登記機關、登記簿、基本登記程序……………………(214)
   五、順位制度………………………………………………(221)
   六、預告登記制度…………………………………………(225)
   七、變更登記損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形……………………(231)
   八、異議抗辯登記和更正登記……………………………(233)
   九、不動產的合并與分立、權利混同……………………(237)
   十、建立我國不動產登記制度的“五統(tǒng)一原則”…………(241)
   第四節(jié)動產的交付(附:權利的交付)……………………(246)
   一、作為動產物權公示方式的交付………………………(246)
   二、交付的類型及效果……………………………………(250)
   三、權利的交付……………………………………………(254)
   第六章物權行為理論………………………………………(257)
   第一節(jié)起源及其基本含義………………………………(257)
   一、理論起源………………………………………………(257)
   二、理論內容………………………………………………(261)
   三、理論基本價值…………………………………………(263)
   四、我國法學家對該理論的表述缺陷……………………(266)
   五、對物權行為理論進行限制的真相……………………(268)
   第二節(jié)德國法學界對物權行為理論的評價……………(271)
   一、批評該理論的觀點……………………………………(271)
   二、肯定該理論的觀點……………………………………(274)
   第三節(jié)物權行為的客觀性及該理論的公正性…………(277)
   一、物權行為的客觀性問題………………………………(277)
   二、確定物權獨立意思的實踐意義………………………(280)
   三、物權行為理論可以實現(xiàn)更高層次的公正……………(283)
   四、物權行為理論并不玄妙………………………………(290)
   第四節(jié) 物權行為理論的不可替代性……………………(291)
   一、折中主義不能替代區(qū)分原則…………………………(291)
   二、善意取得制度不能替代抽象性理論…………………(296)
   第五節(jié) 國際上和我國民法對該理論的運用 ……………(301)
   一、國際上運用該理論的情況……………………………(301)
   二、中國舊民法和臺灣民法應用該理論的狀況…………(302)
   三、中國新民法物權法的應用……………………………(304)
   第七章物權保護……………………………………………(308)
   第一節(jié)物權保護的一般意義及自助 ……………………(308)
   一、物權保護的一般意義…………………………………(308)
   二、自助……………………………………………………(300)
   第二節(jié)物權請求權………………………………………(314)
   一、一般意義………………………………………………(314)
   二、返還請求權……………………………………………(316)
   三、確認物權的請求權……………………………………(323)
   四、排除妨害的請求權與停止妨害請求權………………(324)
   五、消除危險的請求權……………………………………(327)
   六、損害賠償?shù)恼埱髾唷?327)
   后記:法學家必須講真話………………………………………(329)
   附錄
   一、重要名詞及人物索引…………………………………(332)
   二、主要參考書目…………………………………………(334)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