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據通信網絡服務綜合寬帶網

綜合寬帶網

綜合寬帶網

定 價:¥35.00

作 者: (韓)Byeong Gi Lee,(韓)Woojune Kim著;李廣建,黃永文,黃嵐譯;李廣建譯
出版社: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局域網/廣域網/城域網

ISBN: 9787121005916 出版時間: 2005-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 341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從通信網的角度探討IP技術,涵蓋了IP技術與當前綜合寬帶通信網建設的最新內容。這是從事通信和網絡領域的設計及管理工作的專業(yè)人員所必須了解的。本書詳細介紹了數據通信和計算機通信網的基本知識,具體分析了TCP/IP體系結構、基本原理以及高層應用。書中重點討論了IP技術的一些新進展,內容包括TCP/IP,ATM,SDH/SONET,WDH/Optics等關鍵技術,同時還討論了IP寬帶網建設與“三網合一”問題。本書可供從事通信工程、網絡工程管理的技術人員以及實際工作者了解寬帶網絡的發(fā)展,也可供高等院校的相關專業(yè)師生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綜合寬帶網》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導言
1.1  技術推動力
1.2  歷史與現狀
1.2.1  因特網和TCP/IP
1.2.2  ATM技術
1.2.3  SDH/SONET
1.2.4  WDM/Optics
1.2.5  當前進展
1.3  本書的組織
第2章  網絡框架
2.1  分層
2.1.1  分層的優(yōu)點
2.1.2  分層的實例
2.1.3  分層的問題
2.2  路由選擇
2.2.1  路由選擇的方法
2.2.2  路由選擇中的問題
2.2.3  路由選擇的實例
2.3  復用和交換
2.3.1  復用功能和交換功能
2.3.2  復用和交換的實例
2.4  網絡控制
2.4.1  網絡管理功能
2.4.2  信令
2.4.3  網絡管理的實例
2.5  通信管理
2.5.1  通信模型和通信合同
2.5.2  通信控制機制
2.5.3  擁塞控制
2.5.4  容量規(guī)劃和通信工程
2.6  QoS
第3章  TCP/IP
3.1  概念、分層和體系結構
3.1.1  特征和設計原理
3.1.2  TCP/IP的結構
3.1.3  網絡層協(xié)議
3.1.4  傳輸層協(xié)議
3.2  路由選擇
3.2.1  IP報文分組的路由選擇
3.2.2  TCP/IP網絡中使用的路由選擇協(xié)議
3.3  交換和復用
3.3.1  LAN
3.3.2  LAN的互連和第二層交換
3.3.3  第三層路由器和LAN分段
3.3.4  第四至七層交換
3.3.5  IP交換、標記交換和MPLS
3.4  網絡控制
3.4.1  RSVR的結構特征和基本操作
3.4.2  RSVP消息和性能保證
3.4.3  RSVP的特征
3.5  通信管理
3.5.1  TCP擁塞控制機制
3.5.2  主動隊列管理
3.5.3  調度器
3.6  QoS
3.6.l  IntServ
3.6.2  DiffServ
第4章  ATM
4.1  概念、體系結構和分層結構
4.1.1  ATM的特征
4.1.2  ATM體系結構
4.1.3  ATM分層結構
4.2  路由選擇
4.2.1  尋址
4.2.2  PNNI路由選擇
4.3  復用和交換
4.3.1  ATM交換功能
4.3.2  ATM交換機結構
4.3.3  點對多點交換
4.4  網絡控制和管理
4.4.1  ATM網絡的信令
4.4.2  ATM操作和管理
4.5  通信管理
4.5.1  基本概念
4.5.2  通信管理組件
4.6  QoS
4.6.1  通信合同與QoS
4.6.2  一致性與符合性
4.6.3  其他各種問題
第5章  SDH/SONET
5.1  概念與體系結構
5.1.1  分層的概念與幀結構
5.1.2  PDH、SDH和SONET
5.1.3  分層網絡
5.2  復用
5.2.1  STM-n幀結構的組織
5.2.2  中間信號元
5.2.3  同步復用過程
5.3  同步
5.3.1  通過指針調整進行同步
5.3.2  指針抖動
5.3.3  網絡同步和定時
5.4  分插和交叉連接
5.4.1  線路終端
5.4.2  ADM(分插復用器)
5.4.3  DCS(數字交叉連接系統(tǒng))
5.5  網絡管理
5.5.1  OAM
5.5.2  OAM信號的應用
5.5.3  同步管理網絡
5.6  網絡生存性
5.6.1  保護和恢復
5.6.2  點對點的鏈路保護
5.6.3  SHR(自愈環(huán)網絡)
5.6.4  網狀網絡的恢復
5.6.5  基于SDH/SONET的 ATM的生存性
第6章  WDM/Optics
6.1  概念和分層
6.1.1  光網絡的發(fā)展歷程
6.1.2  波分復用(WDM)
6.1.3  光層
6.2  實現技術
6.2.1  光纖
6.2.2  激光器和探測器
6.2.3  光放大器
6.2.4  耦合器和隔離器
6.2.5  開關和光轉換器
6.2.6  波長復用器和濾波器
6.3  網絡體系結構
6.3.1  廣播選擇網絡
6.3.2  WRN
6.3.3  線性光波網絡
6.3.4  網絡拓撲設計
6.4  分插和交叉連接
6.4.1  OLT
6.4.2  OADM
6.4.3  OXC光交叉連接器
6.5  網絡管理
6.5.1  操作管理維護OAM
6.5.2  網絡生存性
6.5.3  環(huán)狀網絡保護
6.5.4  網狀網絡恢復
6.6  OTN光傳送網
6.6.1  概念和體系結構
6.6.2  復用過程
6.6.3  成幀和封裝
6.6.4  OAM和操作維護管理
第7章  IP與ATM的綜合
7.1  概念與結構
7.1.1  經典IPoA
7.1.2  NHRP
7.1.3  LANE
7.1.4  MPOA
7.1.5  I-PNNI
7.1.6  基于ATM的MPLS
7.1.7  基于CLSF的數據服務
7.2  路由選擇
7.2.1  覆蓋模型與路由選擇
7.2.2  集成模型與路由選擇
7.3  復用與交換
7.3.1  封裝與復用
7.3.2  ATM信元稅問題
7.4  網絡控制
7.4.1  用VC傳輸TCP/IP通信流的幾個基本問題
7.4.2  經典IPoA和NHRP的信令支持
7.5  通信控制
7.5.1  ATM信元丟失對TCP/IP性能的影響
7.5.2  對TCP/IP通信流使用ABR
7.6  QoS
7.6.1  覆蓋模型與QoS支持
7.6.2  集成模型與QoS
第8章  IP網絡與光網絡的綜合
8.1  概念
8.1.1  OXC和LSR
8.1.2  分層結構和封裝模型
8.1.3  數據平面和控制平面
8.1.4  控制平面的信令模型和路由選擇模型
8.1.5  光域業(yè)務互連、光聯網論壇和IETF
8.2  體系結構和路由選擇模型
8.2.1  服務模型
8.2.2  互連和路由選擇模型
8.2.3  端對端的保護問題
8.2.4  控制平面的其他問題
8.2.5  發(fā)展過程和其他問題
8.3  分層和封裝
8.3.1  IPoA
8.3.2  IPoS
8.3.3  IPoW
8.3.4  IPoW的新成幀方法
8.4  路由選擇
8.4.1  光網絡中的路由選擇
8.4.2  現有路由選擇協(xié)議的擴展
8.5  交換和復用
8.5.1  OTPN
8.5.2  OBS
8.6  信令和控制
8.6.1  G-MPLS與IETF的信令協(xié)議和控制協(xié)議
8.6.2  OIF的UNI信令協(xié)議
8.6.3  ODSI的信令和控制協(xié)議
8.6.4  用G-MPLS作為SDH/SONET的控制平面
8.7  通信管理與QoS
8.7.1  通信工程
8.7.2  差分光通信服務模型
縮略語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