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美學美學的感染力

美學的感染力

美學的感染力

定 價:¥23.80

作 者: 彭鋒著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寫給大眾的人文藝術(shù)叢書
標 簽: 美學

ISBN: 9787300060477 出版時間: 2004-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3cm 頁數(shù): 24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作者以自由討論問題的方式,先引出問題,然后由淺入深地介紹歷史上的有關理論,最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引導讀者加入討論之中,從而使得那些具有一定抽象性和專業(yè)性的美學問題變得切近生活,通俗易懂。本書涉及的許多問題都屬于美學學科的前沿問題,在這些問題上作者闡述了自己新穎獨到的觀點,其中的一些觀點引起了當代美學界的強烈興趣和廣泛討論,比如美在境界、審美還原、自然全美、美學作為大眾時代的生存策略,等等。作者曾以本書的初稿為講義在國內(nèi)外大學開課或講演,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

作者簡介

  彭鋒,1965年生,湖南祁東人?,F(xiàn)任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副教授,兼任中華全國美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199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專業(yè),獲哲學博士學位。2000-2001學年任美國耶魯大學訪問學者,2002-2003學年任韓國成均館大學訪問學者。第15屆世界美學大會亞洲美學論壇特邀小組成員(日本,2001)。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美學、西方當代美學、中西比較美學。出版學術(shù)著作有:《詩可以興:古代宗教、倫理、哲學與藝術(shù)的美學闡釋》、《美學的意蘊》、《生與愛——代中國人審美意識的哲學根源》、《實用主義美學》(翻譯)、《哲學實踐》(翻譯)、《中國文化導讀》(合著)等。

圖書目錄

走向生活智慧的美學——代前言
第1章 中國為什么有“美學熱”——兼談美學學科背后所蘊涵的人文精神
  ○ 20世紀的三次“美學熱”
  ○ 美學的批判精神
  ○ 美學的創(chuàng)造精神
  ○ 中國文化的美學氣質(zhì)
第2章 從皇冠明珠到大眾策略——談美學學科的歷史變遷
  ○ 關于摹仿和創(chuàng)作的學科
  ○ 美學在哲學學科中的具體位置
  ○ 美學的自然主義傾向
  ○ 大眾時代的審美策略
  ○ 中國學者應該有自己的立足點第3章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談審美的普遍性和先天性問題
  ○ 美作為一項最普遍的價值
  ○ 愛美之心的生理基礎
  ○ 愛美是人的自由本性的顯現(xiàn)
  ○ 在創(chuàng)造中的“美的規(guī)律”
  ○ 從“好之”到“樂之”
第4章 美在境界——談美的本質(zhì)問題及其演化
  ○ “美是難的”:美的本質(zhì)問題的提出及其困惑
  ○ 日常意義上的“美”和美學意義上的“美”的區(qū)分
  ○ 美學意義上的美是一種境界美
  ○ 審美境界是一種本然的人生境界
  ○ 自然全美
  ○ 人生境界的不同層次
第5章 審美與還鄉(xiāng)——談審美還原問題
  ○ 對審美的不同理解:從感性認識到生命體驗
  ○ 審美還原問題的提出
  ○ 西方美學史上對審美還原的認識
  ○ 中國美學史上對審美還原的認識
  ○ 審美還原在現(xiàn)象學還原中的優(yōu)先地位第6章 大樂與天地同和——談審美愉快及其根源
  ○ 美感與官能快感
  ○ 美感與高峰體驗
  ○ 美感與惆悵
  ○ 大樂與天地同和
  ○ 審美與快樂在時間結(jié)構(gòu)上具有相似性
  ○ 樂的基本特征
第7章 塊然自生——談審美創(chuàng)造的發(fā)生機制兼談宗白華美學的意義
  ○ 創(chuàng)造的發(fā)生機制
  ○ 作為宇宙本體的“生”的導出
  ○ 中國哲學對作為宇宙本體的生命精神的認識
  ○ 宗白華美學的特殊意義
  ○ 關于作為宇宙本體的“生”的幾點說明
  ○ 天才藝術(shù)對作為宇宙本體的“生”的體現(xiàn)
第8章 美是真理的顯光——兼談藝術(shù)和科學的關系
  ○ 美與真的沖突
  ○ 美與真的統(tǒng)一
  ○ 美是真理的顯光
  ○ 藝術(shù)與科學的關系
第9章 美是道德的象征——談美與善的關系
  ○ 美與善的差異
  ○ 美與善的統(tǒng)一
  ○ 美的獨立價值
  ○ 美與善的深層關系的探討
  ○ 當前的道德危機及其審美重建
第10章 自然美的現(xiàn)代意義——兼談美學視野中的環(huán)境保護
  ○ 以藝術(shù)為中心的美學體系
  ○ 自然美的困惑
  ○ 環(huán)境保護和肯定美學
  ○ 自然美對美學基本理論的啟示
第11章 工匠、大師和巫師——談藝術(shù)和藝術(shù)家所扮演的角色的歷史變遷
  ○ 藝術(shù)的定義
  ○ 藝術(shù)家所扮演的社會角色
  ○ 當代藝術(shù)定位:大讀者,小作家
  ○ 假唱的美學透析——當代藝術(shù)難題分析之一
  ○ 藝術(shù)的歷史演變
第12章 什么是美學范疇——從文化大風格到先驗情感范疇
  ○ 美學范疇作為審美文化的大風格的凝聚
  ○ 幾種主要美學范疇的基本特征
  ○ 美學范疇研究的一種新視野:美學范疇作為先驗情感范疇
第13章 直覺與聯(lián)想——兼談朱光潛美學體系的矛盾及其克服
  ○ 直覺與聯(lián)想的矛盾
  ○ 看戲與演戲的矛盾
  ○ 文藝與道德的矛盾
  ○ 藝術(shù)與自然的矛盾
  ○ 矛盾的原因和意義
第14章 當前美學的新趨勢——兼談李澤厚與實踐美學
  ○ 實踐美學和后實踐美學之爭
  ○ 李澤厚與實踐美學
  ○ 美學作為藝術(shù)批評的一種手法
  ○ 建立底線美學的設想
第15章 美學和美好生活——兼談美育的意義與問題
  ○ 如何理解人生及其世界
  ○ 美好生活的三要素
  ○ 美育的意義和問題
第16章 超越現(xiàn)代性——當代中國美學方向探尋
  ○ 前現(xiàn)代、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的符號學結(jié)構(gòu)
  ○ 現(xiàn)代性的美學困惑
  ○ 分析對美學的抑制
  ○ 后現(xiàn)代的美學轉(zhuǎn)向
  ○ 后現(xiàn)代美學的困境
  ○ 中國美學突破“現(xiàn)代”困境的哲學基礎
主要參考書目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