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經驗道的途徑并不是遠離都市而隱居到深山里面去過苦行和休息的生活。相反地,它是完全投入在醒悟的任務里透過各種靜心、身心的治療、很多歡笑和游戲、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拖地板和在寺廟里師父旁邊靜坐同樣是靜心;在辦公室里面對同事的瑣事跟了解佛陀所講“金剛經”是同等地重要,甚至連愛情事件的悲歡離合都對發(fā)現“我們是誰”有幫助。在這種面對人生的態(tài)度里,在這種將整個人生看成一個領悟的過程中,這本書就這樣被創(chuàng)造出來,它是要讓我們每一個人看到自己心中里面的佛。佛,并不是某一個人的專利,它是每一個人內在的本質。你要成為一個佛,并不一定要成為一個佛教徒,并不一定要成為一個佛教徒,成佛的本身超越了所有宗教的觀念,它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你所將要做的是讓它跟你同行,來到你的日常生活里,好讓你生活當中的每一件事都變成一個領悟、一個恩典、一個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