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接觸《紅樓夢》是1943年我讀無錫工專高中一年級時,那時有位范老師說《紅樓夢》盡是講做詩的,你喜歡做詩,去讀《紅樓夢》吧。但我讀后卻不感興趣,因為《紅樓夢》不是講做詩的。1946年,我考入無錫國專,那時著名的老師很多,如王蘧常、朱東潤、馮振心、吳白匐、周貽白等,1948年我轉到上海無錫國專分校,由王蘧常先生授諸子學,講《莊子》,由童書業(yè)先生講秦漢史,由顧佛影先生講詩學,由王佩垮先生講地理學,由劉詩蓀先生講《紅樓夢》。這是我在課堂上正式聽講《紅樓夢》的惟一的一學期。但那時聽課很自由,想不聽就不聽,而我正著迷于詞學,整天在顧廷龍先生的合眾圖書館里撰寫《蔣鹿譚年譜》和《水云樓詩詞輯校》,所以劉先生的課,聽了開頭幾堂就沒有再聽,但研究《紅樓夢》是一門學問這一認識,這時算是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