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即人生,人生即歷史。歷史的重要意義在于,它為我們展現(xiàn)了超越我們所能想像的無窮生活方式,極大地拓展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得以從中學習思考、領悟。龐大的歷史對于個體的人生來講,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寶庫,歷來善于從歷史中獲得經驗的人都無一例外地成為他所在的時代中的強者,所以,李東陽先生曾經不止一次地說過:“歷史書是強者的生存課本?!边@句話確實包涵哲理。李師的魅力在于,他善于把浩繁的、錯綜復雜的歷史以極其深入淺出的方式條分縷析,帶領聽眾與讀者一步步、一層層深入到歷史智慧中去,漸漸讓聽眾與讀者開拓自己的?書摘:在春秋時代,魯國有個名叫曹沫的勇士,他曾三次率領魯國的軍隊和鄰近的齊國交戰(zhàn)。曹沫英勇善戰(zhàn),無私無畏,身先士卒,但遺憾的是,他所面對的齊國正值春秋時代最輝煌的人物齊桓公統(tǒng)治的時期。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身邊又有著名臣管仲的輔佐——說到管仲,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一句話:諸葛亮在南陽種地隱居的時候“常自比管仲、樂毅”。不錯,就是這個管仲,諸葛亮的學習楷模。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刻總是有名君名臣同時出現(xiàn),雙方的共同努力才創(chuàng)造出罕見的鼎盛局面,而這樣的君臣際遇在兩千年的歷史中屈指可數(shù),出現(xiàn)的幾率不比彩票中大獎更高,但英勇善戰(zhàn)的曹沫卻偏偏就遇上了。于是,倒霉的曹沫三戰(zhàn)三敗,舉國震動。魯莊公慌了,向齊國提出了割地求和的請求,但是,魯莊公像所有的英明領導人一樣,知道部下盡了力,所以并不怪罪曹沫,還是繼續(xù)讓曹沫做他的將軍。齊桓公答應與魯莊公在柯地見面訂立和約,但正當兩位國君登上土臺準備訂約的時候,隨行的曹沫卻突然沖了上來,拿出匕首挾持了齊桓公。曹沫人質在手,向齊國人一吐胸中積怨:“齊國是大國,魯國是小國,以大國欺負小國真是太霸道了。魯國被齊國侵占了這么多領土,現(xiàn)在搞得魯國城墻上掉一塊磚都會砸在齊國的土地上,這不是欺人太甚么!”齊桓公在生死關頭勉強答應了曹沫歸還魯國被侵占的土地。等齊桓公做出許諾之后,曹沫便放下匕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面不改色,談吐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