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內容上共分為十八章,第一章至第二章分別論述了針灸處方的特點、分類、針灸治則及針灸處方的組成要素。本書對針灸處方的特點從理論特點、技術特點作用特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將針灸處方的組成要素歸納為穴位和操作兩大要素;在穴性方面提出了補性能、 趨勢性能、入分性能和類屬性能,并對十四經常用穴的穴性進行了歸納和總結。第三章至第十八章分別論述了疏通經絡方、協(xié)調陰陽方、調神開竅方、安神利眠、通竅方、止痛方、解表方、通利方、和解方、清熱方、補益方、固攝方、理氣方、調理經血方、消導化積方及治風方等十六類252個針灸處方的組成、操作、功效、主治、方解、應用及相關的附注,在一些常用的代表性處方后附了驗案,對于部分處方的現(xiàn)代研究成果進行了引用,使讀者對處方能更深刻地理解。本書在選擇處方時既重視實用性,又重視針灸學理論在立法馴的運用體現(xiàn)出針灸處方的實習生、規(guī)律性,便于學習和掌握。本書可作為針灸專業(yè)師生教學及針灸醫(yī)師的臨床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