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少年作者的崛起和熱銷成為本世紀初文壇最熱鬧的一景。這一批寫作者最受商業(yè)文化的青睞,同時也深受其害。他們內心的黃金和寫作的本質也在這喧囂中逐漸湮沒,含混不清。本書集中批判了十位“80后”當紅作家,同時傳送了成長中的“80后”新秀批評家對偶像群體寫作的最冷靜的觀察和最醒覺的認識,以及對這一代人寫作現(xiàn)狀的批判和文學理想的反思。該書對韓寒、郭敬明、李傻傻、春樹、孫睿等10位“80后”當紅作家的作品進行了集中批判,而批判他們的作者也都是1980年代出生的寫作者,他們或者獲得過諸如“新概念”等文學大獎,或者發(fā)表或出版過作品。據了解,這些批評文章言語極為刻薄,其中作者申道飛在《問題少年李傻傻診斷報告書》中批評李傻傻,指稱其病史有“下半身”遺傳與“為文而造情”,作品缺乏反思能力;而月千川在《文學小太監(jiān)》中直指郭敬明為文學王國里的小太監(jiān),其表現(xiàn)癥狀是寫作血性不足,內容骨質疏松,缺乏健壯的骨架,呈現(xiàn)出過分的陰柔;春樹則被批評為“把自己的照片放在文本里,配上艷俗的封面,拿到市場上換銀子,在商業(yè)的奴役下,樂此不疲地練著文學的攤”。此外部分文章還分別對韓寒、張悅然、孫睿等人一一提出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