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作者“第三種生存下的第三種眼光”,解密中國企業(yè)家的生存智慧,評說現代商幫的前世今生,揭示現代知識分子的生存困境,感悟文人下海與狼共舞的博弈之道,縱論長三角與珠三角的區(qū)域走勢,闡述城市經營最前沿的實踐與思考,總結中國地產15年的風云變幻,以及中國傳媒業(yè)的時代變局等等。繼10年前風靡神州的《謀事在人》之后,這本涵蓋了王志綱下海10年諸多感悟的新著,似乎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社會經濟萬花筒――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知識分子的切身觀察與思考,也可以看作是描述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幅歷史畫卷和人文生態(tài)圖,亦不難從中揣摩到在這個紛繁龐雜的時代里,如何更有效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智慧與奧秘。這是一個傳奇的時代,這是一個變化莫測的時代。這個時代能使人變成神,也能使人變成鬼。我慶幸自己生于這個時代?;厥?0世紀90年代初至今10多年的社會變遷,知識分子下海,可以說是這段風起云涌、潮漲潮落的歲月中情節(jié)最為精彩、最富有戲劇性、也是最耐人尋味的時代樂章之一了。曾幾何時,無數昨天還堅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的知識分子們受時代的感召,紛紛逃離體制的牢籠,義無反顧地一頭扎進市場經濟的大潮之中。而我也作為其中的一員,經過10年的市場洗禮和江湖歷練,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野生動物,一個在很多人眼里難以形容和概括的不明飛行物。市場經濟徹底改變了中國文人幾千年來的宿命。在封建專制體制下,自古華山一條路——“學而優(yōu)則仕”,但在官本位的社會結構中,真正能夠走通這條路的卻往往只有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一旦讀書人求仕失敗之后,只能靠內省、靠修煉、靠獨善其身來解脫自己。這就決定了無論文人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只是一種依附階層、一種官僚體制的點綴,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即使是放浪形骸如李白這樣的人物,一旦聽到天子的召喚,也不禁流露出“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興奮和迫切之情。終于一夜之間,市場經濟的浪潮撞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中國文化連同知識分子的命運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轉折、大解脫。值此數千年一遇之變局,知識分子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命運了,可以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學識,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選擇生存方式了。然而,知識分子下海談何容易?勝者為王敗者寇是市場經濟的通行法則。在這冷冰冰的法則之下,有的知識分子在與市場的博弈中充分釋放了自己的潛能,逐漸從羊進化為狼,但同時也比狼更兇猛,更殘酷,比商人更商人;有的人則“狗群里學狼叫”,把自己從“紳士”徹底變成了“流氓”;有的人則由于水性欠佳,鎩羽而歸;還有的人則嗆了幾口水之后爬上岸來,開始用純粹批判現實主義的眼光審視周圍的一切。于是,我們不可避免地看到,當壓抑了幾千年的知識分子們一夜之間獲得了多重選擇的自由和機會時,當他們開始從圈養(yǎng)動物向野生動物進化的時候,當他們終于不再為五斗米折腰、可以挺起腰桿子做人的時候,知識分子所與生俱來的品質和光芒也被殘酷的現實消磨殆盡,往日的精神家園大多成了一個美好的記憶,一個似曾相識的靈魂的倒影。這似乎是一個巨大的悖論。知識分子下海,要生存首先要學會與狼共舞,而只有敢于進入狼群,被市場接納,才能學會與狼共舞,也只有善于與狼共舞,才能在市場中兌現知識和智慧的價值,但在與狼共舞的過程中又難免被狼群所同化。那么,知識分子到底有沒有可能走出一條既財智雙贏,而又不扭曲自身人格的路徑呢?從下海第一天起,我就試圖探尋和破解知識分子的市場化生存之道,在幾乎無時無刻不與市場的力量博弈、與企業(yè)家過招、與政府官員對話之時,我也始終在思考和求證著這樣的命題:知識到底有沒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和可能?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知識分子獨立的人格是否存在?更重要的是,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財富高”的滾滾紅塵中,文化人能否獲取一種獨立生存、獨立思考、并發(fā)出獨立聲音的自信和尊嚴?盡管這看起來有點堂吉訶德式的自不量力,但我堅持了,而且走出來了?;厥紫潞?0年路,我越來越感覺到,這條路不僅有,而且還是一條有著廣闊空間的康莊大道。在與狼共舞的過程中,我始終在努力探索一種外圓內方的生存之道,不要使自己成為真正的狼,而要保持羊的本性,保持羊的善良、淳樸和超然?;蛟S是天意,屬羊的我也許命中注定是一只羊,一只披著狼皮的羊。有一點與大多數下海的知識分子不同的是,10年來,我和一支追隨我的團隊始終處于賣方市場。作為中國顧問咨詢業(yè)的一分子,我們既有著對中國國情和宏觀走勢的深刻把握,又有著對企業(yè)和市場近乎刻骨銘心的熟悉與感悟,還有著對各種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資源的獨特理解和整合方式,并且不斷與時俱進,真正做到了“引領市場潮流,享受沖浪樂趣”。正是因為獨特的方法論、自信、豐富的積累和日復一日的市場磨練,在市場的博弈中我才始終能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態(tài)、獨立的視角、甚至是個性化的表述方式。因此,在給不斷成長的中國企業(yè)家和日趨成熟的政府官員們提供咨詢的過程中,我喜歡把我們的角色戲稱為“丙方”,而不是乙方。首先要感謝這個時代,為像我這樣的知識分子提供了第三種生存的機會和可能,即一種既不依附于達官顯貴,也不依附于財富階層,而是與前兩種力量平等互動、平起平坐的生存方式。我深信,只有保持第三種生存,才可能對人對事持有第三種眼光,只有第三種眼光,才能見人所未見,無所顧忌地表達出“丙方”的觀點。正如讀者在本書中將看到的涉及企業(yè)家、商幫、文人、區(qū)域、城市,以及地產等諸多領域的觀察與思考,我之所以敢于針砭時弊、直抒胸臆,不是因為自己有什么超人的才華,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自己的超脫,因為我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丙方”,也正是這種第三種生存下的第三種眼光,才可能表達出一個知識分子特立而不獨行、同流而不合污、超然而不乖張的聲音。我想,本書的閱讀價值恐怕莫過于此吧?!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