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冊共有六課。在第二冊的基礎上,曲目的范圍和篇幅均有所加大,程度也逐步加深,需要學習8至10個月。本冊幾乎每課都選有古典、浪漫及近現(xiàn)代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作曲家的作品,使學生對不同時期和不同民族的風格特點開始有所接觸和了解。僅就舞曲方面,就選有小步舞曲、風笛舞曲、瑪祖卡舞曲、波爾卡舞曲及德國舞曲等不同的類型。通過本冊的學習,學生的知識面將有較大幅度的擴展。中國樂曲部分有用民歌、樣板戲音樂改編的樂曲,作曲家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是用五聲調式音階寫的,在彈奏規(guī)律上與七聲音階有所不同,再加上這部分樂曲多采用復創(chuàng)作手法,在分句、奏法、力度變化等方面都給弱奏技術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數量上較前兩冊得少了一些。本冊中歌唱性樂曲的分量有所增加,一是由于到了這個階段,歌唱性連奏的學習是一個非常得要的課題;二是由于我國的兒童對抒情性、歌唱性的音樂較為生疏。每一課所選的練習曲和樂曲,有一部分是配合那一課所學習的音階、琶音的調。每一課內的曲目有難、有易。有的只要用兩三個星期即可通過;有的可能要花費五、六個星期學生才能掌握。因此,要視樂曲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安,不可一刀切。本冊開始加入踏板的訓練。踏板是鋼琴演奏中的重要部分,教學中盡早加入為好。但如果孩子太矮,又沒有特定的器械,則不要勉強去使用踏板,可留待以后再去補課。本冊在教學要求中,對時代背景、作用和作品都作了粗淺的介紹。這些歷史知識有助于學生去解音樂。對曲式的簡單分析,在教學要求中也增加了分量。的、曲式分析對彈奏好樂曲起很大的作用,在鋼琴教學中千萬不要忽視這一部分的內容。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和一般和分句法,兒童都可以理解。當然,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時,不可照本理科,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去講解他們可能接受的內容。在教學要求中,我還對某些重要的、原則性的問題作了一些總結歸納。如旋律和伴奏經,不同的觸鍵法,跳音奏法和樂句的進行,以及復調音樂中不同聲部朱同分句法和不同奏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