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工業(yè)技術理論/總述安全科學與工程導論

安全科學與工程導論

安全科學與工程導論

定 價:¥38.00

作 者: 徐德蜀編著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安全健康新知叢書
標 簽: 安全科學

ISBN: 9787502553616 出版時間: 2004-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3cm 頁數(shù): 32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安全科學與工程導論》用科學哲學、學科建設及科學學的觀點,回顧了從勞動保護到安全科學的艱辛歷程;首次編入了兩次全國勞動保護科學體系學術討論會上提出建立勞動保護科學的種種論點,再現(xiàn)了20世紀80年代探索安全科學的珍貴紀實;分析了勞動保護科學(安全科學)創(chuàng)建的時代背景;評價了錢學森教授及老一輩勞保科技專家、學者對安全科學創(chuàng)建的功績,介紹了我國安全工程教育和安全科研的發(fā)展和現(xiàn)狀。《安全科學與工程導論》重點研討了安全科學學科建設的理論、構架和學科體系,對安全科學技術一級學科及其5個二級學科、27個三級學科進行了系統(tǒng)的解釋和描述。以理論、技術、方法創(chuàng)新的思路,提出了安全科學及工程拓展的領域;給出了安全、減災、環(huán)保學科交叉融合的新構想;預示了未來可能誕生的新學科?!栋踩茖W與工程導論》強調了安全科學與工程是解決傳統(tǒng)安全、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的重要技術支持和實用手段,是與人類文明、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永遠同步發(fā)展的一門常青科學?!栋踩茖W與工程導論》適合安全科技工作者、現(xiàn)代安全管理人員、大專院校師生閱讀,也可作為安全科學相關學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材或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徐德蜀,男,1939年出生,研究員,國家首批注冊安全工程師,《中國安全科學學報》主編。從事國防科研工作20余年,獲部級科技二等獎兩項。1985年步入勞動保護、安全科技界,歷任中國電子工業(yè)勞??萍紝W會副秘書長,電子部勞保教育中心副主任,機電工業(yè)部級安全評價師,中國勞??萍紝W會副秘書長、學術部主任,《中國安全科學學報》副主編、主編,國家經(jīng)貿委安全工程專業(yè)教指委委員等職,兼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武漢)、首都經(jīng)貿大學等四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是中國香港職業(yè)安全工程學會顧問、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理事。主要著作有《中國安全文化建設——研究與探索》、《企業(yè)安全文化建設概論》、《安全科學與安全生產(chǎn)》、《現(xiàn)代安全衛(wèi)生工程系列叢書》、《安全文化通論》等十余部;《中國21世紀安全減災戰(zhàn)略》、《防范來自技術的風險》等合著五部;發(fā)表論文近200篇。主要研究方向:安全科學理論及學科建設,安全工程專業(yè)教育,安全文化,安全科學及工程應用,安全、減災與環(huán)保,非傳統(tǒng)安全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科學技術體系淺說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科學及其發(fā)展趨勢
一、關于科學的理解
二、關于科學的內涵
三、關于科學的定義
四、關于科學的發(fā)展趨勢
第二節(jié) 關于技術的內涵和作用
第三節(jié) 科學與技術的特征與特性
一、科學的特征與特性
二、技術的特征與特性
第四節(jié) 關于科學與技術的關系
一、生產(chǎn)-技術-科學
二、科學-技術-生產(chǎn)
三、科學與技術密不可分
四、市場經(jīng)濟競爭推動科學技術進步
第五節(jié) 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新動向
一、科學研究向宏觀和微觀兩方面發(fā)展
二、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
三、數(shù)學將成為科學的基礎
四、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緊密結合
五、學科間的滲透和交叉已成潮流
六、安全、減災、環(huán)保科技文化影響深遠
七、系統(tǒng)科學成為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
八、科技知識創(chuàng)新、傳播、轉化、應用更加快捷和廣泛
九、科學技術活動競爭與合作并存
十、當代科技進步需要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第六節(jié) 科學技術學科體系結構
一、16世紀以前未形成科學技術體系
二、18世紀80年代僅有自然科學
三、19世紀50年代科學技術體系的新發(fā)展
四、19世紀末工程技術才被確認
五、20世紀70年代科學技術體系的框架
六、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層次及體系結構
第二章 從勞動保護到安全科學
第一節(jié) 勞動保護概述
一、勞動保護的來由及內涵
二、勞動保護工作及勞動保護法規(guī)
三、勞動保護政策及勞動保護事業(yè)
第二節(jié) 勞動保護科學體系探索的先行者
一、關于“勞動保護學”的范疇與任務
二、勞動保護是一門綜合性科學
三、關于“勞動保護科學技術的學科建設”的構想
四、關于“勞動保護的學科、專業(yè)體系的建立”的探討
第三節(jié) 全國勞動保護科學體系首次學術討論會
一、首次學術討論會的重要意義
二、對勞動保護科學的屬性——綜合性科學取得共識
三、對勞動保護科學的內容、體系及理論問題的研討
四、勞動保護管理學-安全技術-勞動衛(wèi)生學體系
五、勞動保護學學科體系四層次結構
六、勞動保護科學技術體系三層次結構
七、勞動保護學三大科學技術體系
八、人類群體保護的學科聯(lián)合體系——人類保護學
九、勞動保護科學的學科、專業(yè)三級體系結構
十、其他形式的勞動保護學科體系
十一、對勞動保護科學體系學術研討的期望
第四節(jié) 全國勞動保護科學體系第二次學術討論會
一、第二次學術討論的四大議題
二、關于勞動保護科學研究的對象、目的、任務及學科內容
三、關于工業(yè)安全工程(學)或安全工程學的體系
四、勞動保護科學的三層次學科體系
五、勞動保護科學四層次結構
六、人類安全健康保護“三足鼎立”模式及勞動保護科學體系結構
七、安全人機-安全人體-安全系統(tǒng)的學科體系
八、勞動保護工程學的學科體系
九、安全人機工程學的體系結構
十、勞動科學與勞動保護科學
第五節(jié) 錢學森與勞動保護科學體系
一、錢學森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體系結構
二、錢學森的交叉科學思想與勞動保護科學體系
三、錢學森的教誨和指導與勞動保護科學體系
第六節(jié) 勞動保護科學體系——安全科學技術體系雛形
第三章 勞動保護(安全)科學在我國誕生的背景
第一節(jié) 我國勞動保護法規(guī)不斷強化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chǎn)教育培訓
一、1949-1980年:勞動保護、安全生產(chǎn)教育與培訓的普及和奠基階段
二、1980-1992年:勞動保護、安全生產(chǎn)教育與培訓的提高階段
三、勞動保護、安全生產(chǎn)的教育與培訓為安全科普教育奠定了基礎
第二節(jié) 勞動保護與安全工程專業(yè)教育
一、我國勞動保護專業(yè)與安全工程類專業(yè)的形成與發(fā)展
二、勞動保護及安全工程專業(yè)教育及其三級學位學科、專業(yè)教育
第三節(jié) 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機構及其專業(yè)隊伍建設
一、勞動保護、安全科研機構狀況
二、勞動部及其勞動有關部門的科研機構狀況
三、有關產(chǎn)業(yè)部所屬的勞動保護科研機構狀況
四、公安部、交通部門及省市地方交通部門所屬的交通科研機構
五、公安部直屬的消防科研機構及北京市消防研究所
第四節(jié) 中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對勞動保護(安全)科學創(chuàng)建的作用
一、中國勞保學會是大聯(lián)合的安全科技社團
二、中國勞保學會成為全國性一級學會,使安全科學登上科技殿堂
三、中國勞保學會始終背負著學科、專業(yè)學位教育的重擔
四、召開兩次全國勞動保護科學體系學術討論會,為安全科學的創(chuàng)建奠基
五、中國勞保學會是學科建設的主力軍
六、使勞動保護(安全)科學在“中圖法”、“主題詞表”、“國家敘詞庫”中確立了合法地位
七、使“安全科學”擴展為“安全與環(huán)境科學”,納入《環(huán)境科學與安全科學》之列
八、為安全(勞動保護)科學創(chuàng)建奮斗十余載,終成現(xiàn)實
九、中國勞保學會創(chuàng)辦的《中國安全科學學報》屬國內外首創(chuàng)
十、中國勞保學會是安全科學理論及應用技術宣傳教育的基地
第五節(jié) 第一屆世界安全科學大會研討的問題
一、世界各國專家、學者所關注的安全課題
二、關于能量安全利用及其風險控制
三、關于物質危害、風險及其控制
四、關于交通運輸安全
五、關于生產(chǎn)安全及風險評價
六、關于安全管理科學及風險管理
七、世界安全科學大會帶來的思索
第六節(jié)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創(chuàng)刊及其影響
一、《中國安全科學學報》從試刊到國內外公開發(fā)行
二、《中國安全科學學報》的宗旨及其涉及的范圍
……
第四章 安全科學技術體系結構
第五章 學科分類及其代碼與安全科學技術學科
第六章 安全科學技術各分支學科的理論及現(xiàn)狀
第七章 安全科學技術學科建設及其拓展
第八章 安全、減災、環(huán)?!蟀踩^
第九章 安全、減災、環(huán)保新興學科的構想
第十章 安全、減災、環(huán)??茖W相關的學科及其展望
第十一章 非傳統(tǒng)安全與安全科學技術
后記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