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IPV6簡介
1.1 IPV6誕生背景
1.2 IPV6歷史
1.2.1 IPv6概念的產生
1.2.2 IPng
1.2.3 IPv6
1.3 國內外IPV6網絡現狀
1.3.1 標準化現狀及發(fā)展趨勢
1.3.2 產品化現狀
1.3.3 國內外IPv6網絡/業(yè)務發(fā)展現狀
1.4 小結
第2章 IPV6基本介紹
2.1 IPV6的特點
2.2 IPV6包頭格式
2.2.1 包頭基本介紹
2.2.2 包頭詳細分析
2.3 IPV6擴展頭
2.3.1 擴展頭的順序
2.3.2 選項
2.3.3 逐跳選項頭
2.3.4 路由頭
2.3.5 分段頭
2.3.6 目的地選項頭
2.3.7 無下一個頭
2.4 IPV6數據包的長度
2.5 上層協(xié)議
2.5.1 上層校驗和
2.5.2 數據包最大生存時間
2.5.3 最大上層載荷長度
2.5.4 響應承載路由頭的數據報
2.6 IPV6地址
2.6.1 IPv6地址表示方法
2.6.2 地址分類
2.6.3 地址分配
2.7 小結
第3章 ICMPV6及其相關協(xié)議
3.1 ICMPV6概述
3.2 ICMPV6基本報文
3.2.1 通用格式
3.2.2 ICMPv6基本消息
3.3 組播監(jiān)聽者協(xié)議(MLD)
3.3.1 MLD 1.0消息
3.3.2 MLD 2.0消息
3.4 鄰居發(fā)現協(xié)議
3.4.1 鄰居發(fā)現協(xié)議概述
3.4.2 鄰居發(fā)現協(xié)議消息格式
3.5 路由器重編號
3.5.1 路由器重編號頭
3.5.2 消息體——命令消息
3.6 結點信息查詢
3.7 小結
第4章 IPV6地址配置協(xié)議
4.1 IPV6地址配置概述
4.2 無狀態(tài)自動發(fā)現
4.2.1 配置參數
4.2.2 地址生成
4.2.3 重復地址發(fā)現
4.2.4 安全
4.3 DHCPV6協(xié)議
4.3.1 DHCPv6協(xié)議概述
4.3.2 DHCPv6消息
4.3.3 DHCP選項數據結構
4.3.4 DHCPv6操作
4.3.5 DHCPv6中的DNS信息
4.3.6 DHCPv6關于SIP的選項
4.4 小 結
第5章 IPV6路由協(xié)議
5.1 多協(xié)議BGP RIPng協(xié)議
5.1.1 RIPng協(xié)議概述
5.1.2 RIPng的報文格式
5.1.3 RIPng的工作原理
5.1.4 RIPv1, RIPv2和RIPng的比較
5.1.5 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向
5.1.6 RIPng的發(fā)展趨勢
5.2 OSPFV3協(xié)議
5.2.1 OSPFv3協(xié)議概述
5.2.2 OSPFv3協(xié)議數據結構
5.2.3 OSPF包格式
5.2.4 協(xié)議包處理
5.2.5 LSA格式
5.2.6 LSA
5.2.7 洪泛
5.2.8 虛電路
5.2.9 路由表結構
5.2.10 路由表計算
5.2.11 單個鏈路的多個接口
5.3 IS-IS協(xié)議
5.3.1 IS-IS協(xié)議概述
5.3.2 多拓撲TLV
5.4 BGP4協(xié)議
5.4.1 BGP4協(xié)議概述
5.4.2 BGP4多協(xié)議擴展
5.4.3 多協(xié)議擴展對IPv6的支持
5.5 路由協(xié)議的選擇
5.5.1 網間路由協(xié)議
5.5.2 網內路由協(xié)議
5.6 小結
第6章 IPV6關鍵技術
6.1 IPV6服務質量技術
6.1.1 IPv6服務質量機制概述
6.1.2 綜合業(yè)務模型(Int-Serv)
6.1.3 區(qū)別業(yè)務模型(Diff-Serv)
6.1.4 流標簽相關問題
6.1.5 移動IPv6服務質量
6.2 IPV6多播技術
6.2.1 IPv6組播概述
6.2.2 IPv6組播核心技術
6.2.3 IPv6多播路由技術
6.2.4 移動IPv6多播技術FHSR
6.3 移動IPV6技術
6.3.1 移動IPv6背景
6.3.2 移動IPv4
6.3.3 移動IPv6與移動IPv4的對比
6.3.4 移動IPv6的工作原理
6.3.5 移動結點的越區(qū)切換
6.3.6 移動IPv6的頭標壓縮
6.3.7 移動路由器
6.3.8 微觀移動IP協(xié)議
6.3.9 移動IPv6中DoS的防御
6.3.10 LIN6
6.4 IPV6安全技術
6.4.1 IPv6安全概要
6.4.2 IPSec簡介
6.4.3 Internet密鑰交換協(xié)議(IKE)
6.4.4 IKE協(xié)商
6.4.5 IKE認證方法
6.4.6 IKE 2.0
6.4.7 IPv6密鑰管理
6.4.8 移動IPv6安全技術
6.4.9 IPSec策略
6.4.10 IPSec其他問題
6.5 小結
第7章 移動IPV6詳解
7.1 移動IPV6概述
7.1.1 基本操作
7.1.2 新增協(xié)議
7.1.3 新IPv6目的地選項
7.1.4 新IPv6 ICMP消息
7.1.5 概念數據結構
7.2 移動IPV6安全性綜述
7.2.1 發(fā)向歸屬代理的綁定更新
7.2.2 發(fā)向通信結點的綁定更新
7.3 新增的IPV6協(xié)議、消息類型和選項
7.3.1 移動包頭
7.3.2 移動選項
7.3.3 歸屬地址目的地選項
7.3.4 第二類路由包頭
7.3.5 ICMP歸屬代理地址發(fā)現請求
7.3.6 ICMP歸屬代理地址發(fā)現應答
7.3.7 ICMP移動前綴請求消息格式
7.3.8 ICMP移動前綴通告消息格式
7.4 對IPV6鄰居發(fā)現的修改
7.4.1 對路由器公告消息格式的修改
7.4.2 對前綴信息選項格式的修改
7.4.3 新公告時間間隔選項格式
7.4.4 新歸屬代理信息選項格式
7.4.5 對發(fā)送路由器公告消息的改變
7.4.6 對發(fā)送路由器請求消息的改變
7.5 對所有IPV6結點的要求
7.5.1 對所有IPv6結點的通用要求
7.5.2 路由優(yōu)化對所有IPv6結點的要求
7.5.3 對所有IPv6路由器的要求
7.5.4 對IPv6歸屬代理的要求
7.5.5 對IPv6移動結點的要求
7.6 通信結點的操作
7.6.1 概念數據結構
7.6.2 從移動結點接收數據包
7.6.3 返回路徑可達過程
7.6.4 綁定處理過程
7.6.5 緩存替換策略
7.6.6 向移動結點發(fā)送數據包
7.6.7 接收ICMP錯誤消息
7.7 歸屬代理的操作
7.7.1 數據結構
7.7.2 主轉交地址注冊
7.7.3 主轉交地址注銷
7.7.4 截獲數據包
7.7.5 封裝發(fā)送截獲的數據包
7.7.6 處理移動結點的反向隧道數據包
7.7.7 保護反向路由包
7.7.8 接收路由器布告消息
7.7.9 動態(tài)歸屬代理地址發(fā)現
7.8 移動結點的操作
7.8.1 概念性數據結構
7.8.2 數據包處理
7.8.3 歸屬代理和前綴管理
7.8.4 移動
7.8.5 返回路徑可達過程
7.8.6 處理綁定
7.8.7 收到ICMP錯誤消息
7.9 移動環(huán)境下的TCP
7.10 小結
第8章 IPV4網絡向IPV6網絡的演進
8.1 互通技術出現的背景及現狀
8.2 IPV4到IPV6的過渡策略
8.3 雙協(xié)議棧技術
8.4 隧道技術
8.4.1 配置隧道
8.4.2 隧道代理(TB,Tunnel Broker)
8.4.3 6to4隧道
8.4.4 ISATAP
8.4.5 6over4(RFC2529)
8.4.6 Teredo
8.4.7 IPv64
8.4.8 雙棧過渡機制DSTM(4over6)
8.5 翻譯機制
8.5.1 SIIT
8.5.2 NAT-PT
8.5.3 BIS
8.5.4 傳輸層中繼
8.5.5 BIA(Bump-In-the-API)
8.5.6 SOCKS64技術
8.5.7 應用層代理網關(ALG)
8.6 利用主動網技術實現IPV4向IPV6的轉換
8.7 如何選擇合適的過渡機制
8.8 小結
第9章 IPV6路由器配置
9.1 基本配置
9.2 靜態(tài)路由配置
9.3 RIPng配置
9.4 OSPF配置
9.5 IPV6 IS-IS配置
9.6 MPBGP配置
9.7 NAT-PT配置
9.8 隧道配置
9.9 IPV6 over MPLS
9.10 多播配置
9.11 QOS配置
9.12 IPV6安全配置
9.13 ADSL配置
9.14 應用配置
9.15 小結
第10章 IPV6應用系統(tǒng)及其開發(fā)
10.1 IPV6的域名系統(tǒng)及解析原理
10.1.1 IPv6與域名系統(tǒng)
10.1.2 IPv6中的即插即用與DNS
10.1.3 IPv6過渡階段的DNS
10.2 IPV6網絡管理系統(tǒng)
10.2.1 IPv6 相關MIB
10.2.2 IPv6網絡管理系統(tǒng)
10.3 IPV6應用系統(tǒng)
10.3.1 Web服務器及其客戶端
10.3.2 FTP服務器及其客戶端
10.3.3 郵件服務器及其客戶端
10.3.4 域名解析系統(tǒng)
10.3.5 移動IPv6
10.4 IPV6主機配置
10.4.1 Linux環(huán)境
10.4.2 Windows環(huán)境
10.5 IPV6應用開發(fā)
10.5.1 概述
10.5.2 Linux開發(fā)實例
10.5.3 WinSock開發(fā)
10.5.4 Java開發(fā)環(huán)境
10.5.5 其他開發(fā)環(huán)境
10.6 小結
第11章 IPV6高級議題
11.1 IPV6 over鏈路層協(xié)議
11.1.1 IPv6 over ATM
11.1.2 IPv6 over PPP
11.1.3 IPv6 over幀中繼PVC
11.1.4 IPv6 over MPLS
11.1.5 IPv6 over FDDI
11.1.6 IPv6 over IEEE1394
11.1.7 IPv6 over ARCnet
11.1.8 IPv6 over令牌環(huán)
11.2 多穴問題
11.3 鄰居發(fā)現協(xié)議的一些擴展
11.3.1 用于路由選擇的鄰居發(fā)現
11.3.2 反向鄰居發(fā)現
11.3.3 安全鄰居發(fā)現協(xié)議
11.4 IPV6協(xié)議測試技術
11.4.1 協(xié)議測試的基本概念
11.4.2 協(xié)議測試的類別
11.4.3 協(xié)議一致性測試的理論
11.4.4 抽象測試集和TTCN 簡介
11.4.5 協(xié)議一致性測試的研究現狀
11.4.6 IPv6協(xié)議一致性測試可能采用的測試結構和測試方法
11.4.7 IPv6協(xié)議測試的國外國內研究現狀
11.4.8 IPv6協(xié)議中繼系統(tǒng)一致性測試的測試目的分析
11.4.9 IPv6協(xié)議中繼系統(tǒng)一致性測試的測試方法選擇
11.5 IPV6 Radius
11.5.1 NAS-IPv6-Address
11.5.2 Framed-Interface-Id
11.5.3 Framed-IPv6-Prefix
11.5.4 Login-IPv6-Host
11.5.5 Framed-IPv6-Route
11.5.6 Framed-IPv6-Pool
11.5.7 屬性與消息的對應關系
11.6 IPV6協(xié)議的未來
11.6.1 IPv6在3G中的應用
11.6.2 家電上網
11.6.3 SIP和IPv6的結合
11.7 小結
附錄
附錄A IPV6常見縮略語
附錄B IPV6 RFC索引
附錄C IPV6相關網址
附錄D DHCPV6主要參數
附錄E OSPFV3主要參數
附錄F 移動IPV6協(xié)議常數及IANA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