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作者就是20世紀的大天文學家,在有關領域貢獻良多(比如關于恒星演化過程中的理論的建立,關于超行星和脈沖星、中子星的研究,關于宇宙元素豐度的研究,關于大爆炸理論微波背景輻射等效溫度的計算,等等,作者都有非凡的成就),加上作者又是杰出的科普作家,無怪乎該書的許多章節(jié)都寫得深入淺出,精彩紛呈。例如第八章中關于恒星演化理論的闡述,從放射性和核聚變原理開始,描繪了恒星能量來源的核聚變機制,進而展示了恒星的演化的整個過程,一直到恒星的終結,收縮為白矮星;或者經過氧燃燒階段,形成所謂超行星爆炸,核心則收縮為奇怪的中子星。整個過程的物理圖像,清清楚楚。中間穿插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的種種趣聞軼事,例如巴德(WalterBaade)與泡利(W.Pauli)關于中微子打賭的故事,不僅在該書總的嚴肅的基調上平添了幾分幽默的情調,而且也告訴讀者在科學探索中的艱難和曲折性。再如第四章射電天文學部分也是寫得繪聲繪色。作者介紹了20世紀30年代揚斯基(K.G.Jansky)在新澤西州霍姆德爾的貝爾電話實驗室的早期工作,接著又介紹了1965年彭齊阿斯(A.A.Penzias)和威爾遜(R.W.Wilson)在同一實驗室意外發(fā)現微波背景輻射,以及那前后射電天文學一系列有趣的意外發(fā)現(太陽射電波發(fā)現的故事等),都異常曲折而生動。有關章節(jié)是全書最為輕松的部分。隨之作者系統(tǒng)地介紹了關于蟹狀星云、脈沖星、射電星系和類星體等的射電天文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其中安排了大量作者在有關領域研究工作的回憶,增添了真實感和閱讀的趣味性,同時也為科學史記錄了許多珍貴的歷史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