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戲劇藝術張庚文錄

張庚文錄

張庚文錄

定 價:¥258.00

作 者: 張庚著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戲劇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40431129 出版時間: 2003-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447頁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作者研究戲劇是從話劇開始的,從寫劇評開始。當然,要寫好劇評就得懂些戲劇的道理,作者一面學習,一面也寫些這方面的文章,那就是以戲劇概概論為題目的一些文章。既然是學習,創(chuàng)建當然很少,而且全是從當時歐洲的戲劇名家那里得來的意見,如英國的戈登·克雷、俄國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等。他們之間意見并不相同,作者對這些分歧的意見自己也動腦筋思考,擇善而從。作者和戲劇創(chuàng)作、排演并不是絕緣的,所以還能從這些實踐中去分辨外國人理論上的是非。當然,實踐不多,理解自然也難深刻。憑著這點滴積累起來的經(jīng)驗,久而久之也會逐漸系統(tǒng)起來,后來作者當了教員,就把這些系統(tǒng)化起來的意見編成了講義。但到此為止,這些意見都是從外國學來,雖有自己的實踐,也是從話劇這個外來的藝術形式中來的。戲的內容如何,是一個較容易解決的事情,更困難的是藝術形式如何發(fā)展創(chuàng)新。各個劇種不能只演傳統(tǒng)戲,還得編演新戲,特別是要編演現(xiàn)代生活的戲。這就要求在唱腔、表演、化妝上都得創(chuàng)新。深入研究一下,這個問題并不只是提出“戲改”這個口號才存在,實際上從來如此。要搞新戲,就總得出些新招。本書是作者將以前所寫的文章,集中起來出版,以供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張庚(1911—2003),原名姚禹玄,1911年1月22日生于湖南長沙。1927年畢業(yè)于長沙楚怡學校,后進入武漢黃埔七分校。當年考入上海勞動大學。1931年在武漢參加左翼劇聯(lián)武漢分盟,1932年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戲劇家聯(lián)盟。1934年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并擔任左翼劇聯(lián)常委。在此期間,編輯《生活知識》等刊物,撰寫戲劇理論文章,并根據(jù)梅里美小說改編了話劇《秋陽》。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率蟻社流動演出隊沿江演出。1938年到達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任,1946年任東北魯迅文藝學院副院長,編輯《人民戲劇》月刊。1949年后,歷任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戲曲學會會長。先后擔任《戲劇報》《文藝研究》主編。是第六屆、第七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務院第一屆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03年9月23日病逝,享年92歲。著有《戲劇概論》《戲劇藝術引論》《話劇民族化與舊劇現(xiàn)代化》《新歌

圖書目錄

張庚文錄:第一卷
 自序
 為觀眾的戲劇講話
  前言
  觀眾的責任
  劇本送到哪里去
  什么戲是好戲
  明星制與導演制
  獨裁呢還是民主
  演員的兩重人格
  感情與演技
  演員二弊
  外形的裝扮
  舞臺裝置
  舞臺燈光和效果
  戲劇的效用
 怎樣看《欽差大臣》?
 中國舞臺劇的現(xiàn)階段——業(yè)余劇人的技術的批判
 國防戲劇的題材和題材處理
 對于中國旅行劇團的感想
 舊劇巡禮
  談“蹦蹦戲”
  談“大鼓書”
  舊戲中的海派
  談四川高腔
  從怎樣的視角去看舊戲——談我的方法論兼答李增林先生
  不要忘了戲劇的武器性
 悲劇的發(fā)展——評《雷雨》
 論兩個口號
 洪深與《農(nóng)村三部曲》
 論《迷途的羔羊》
 戲劇的國防動員
 蘇聯(lián)戲劇與戲劇節(jié)
 1936年的戲劇——活時代的活紀錄
 藝術新話
  兩種現(xiàn)實主義
  內容和形式
  觀念和形象
  藝術和科學
  從藝術去認識現(xiàn)實
  藝術對其他文化的關系
  談風格
  談遺產(chǎn)
 ……
張庚文錄:第二卷
張庚文錄:第三卷
張庚文錄:第四卷
張庚文錄:第五卷
張庚文錄:第六卷
張庚文錄:第七卷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