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光輝的一頁。詞(全稱曲子詞),又名詩余、長短句,始于唐,盛于宋。詞本是配合曲調演唱的歌辭。應該說是隨著當時音樂的發(fā)展而產生的;開始在民間流傳,以后吸引了文人也來依曲填詞,再以后又逐漸脫離演唱,成為新的、獨立的抒情詩體。晚唐溫庭先,為了宮廷宴樂之需,做《菩薩蠻》數闋供伶工演唱。五代趙崇祚把以溫為首的十八家詞人的作品編編成書。名《花間集》。詞竟被他們引向狹隘的艷情題材和柔弱風格的誤區(qū),險些扼殺了年輕的生命。自從南唐宰相馮廷巳寫詞從摹繪閨情擴至抒發(fā)士大夫情感;南唐后主李煜更把亡國的悲和恨注入詞內,詞才有了個性與深度。晚唐五代給宋代文人貢獻一個可以馳騁才情的抒情詩體,把詩句從齊言解放出來,把詩情表現得更為充分、更為真切。隨著宋代封建文代的繁榮昌勵,詞登上詩壇,開放新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