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論述中西詩歌中的愛欲問題,文筆優(yōu)美,極富新創(chuàng)。而且,在論述中,它所采用的完全是詩的形式,因而沒有陷入在近來流行的批評理論中常見的那些與詩歌齟齬不合的研究套路。通過對一系列傳統(tǒng)主題、比喻以及修辭立場的分析,宇文所安提出了一套跨越時(古——今)、空(東方——西方)的獨特的闡釋套路,根本沒有運用諸如原型批評領域的什么觀念體系,卻自有某種形而上的基礎。他的論述方式經過精心安排,既可處理漢語詩歌,同時亦可應用于法語、意大利語、希臘語、拉丁語、普羅旺斯語、西班牙語以及英語的詩歌文本,而且貼切無間。閱讀本書,不僅獲益匪淺,而且令人愉快。——約翰·荷蘭德,耶魯大學宇文所安,一名斯蒂芬·歐文。1946年生于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長于美國南方小城。1959年移居巴爾的摩。在巴爾的摩公立圖書館里沉湎于詩歌閱讀,并初次接觸中國詩:雖然只是英文翻譯,但他迅速決定與其發(fā)生戀愛,至今猶然。1972年獲耶魯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隨即執(zhí)教耶魯大學。二十年后應聘哈佛,任教東亞系、比較文學系,現(xiàn)為詹姆斯·布萊恩特·柯南德特級教授。有著作數(shù)種(其中《初唐詩》、《盛唐詩》、《追憶》等已被譯為中文),論文多篇。其人也,性樂煙酒,心好詩歌。簡脫不持儀形,喜俳諧。自言其父嘗憂其業(yè)中國?摶閱鄙?,而后緶厦谆洟,实属侥腥~?“迷樓”原指隋煬帝在7世紀初建造的一座供其恣意享樂的宮殿,其本義就是“讓人迷失的宮殿”,無論是誰,只要進入迷樓,就會迷而忘返。宇文所安這部著作模仿迷樓的架構,將來自多種不同文化、多個歷史時期的詩歌放在一起進行深入探討,由此論述中西詩歌中的愛欲問題,這些詩作本來毫無歸并一處的理由,然而彼此結合,卻益覺其氣韻生動。作為一種比較詩學,本書不拘限于歐洲傳統(tǒng)中那些人人耳熟能詳?shù)淖髌罚峭黄瞥R?guī),將生的與熟的、古的與今的作品結合起來——否則,那些與傳統(tǒng)類別格格不入的作品就會被強行納入其所不從屬的類別,或者被視為外來的少數(shù)派而棄置不顧。本書的成功之處,不在于提出了什么觀念結構,而在于這些詩歌給我們帶來的愉悅,以及當我們放慢腳步沉思這些詩作時感到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