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評論與研究百年新詩詩體建設研究

百年新詩詩體建設研究

百年新詩詩體建設研究

定 價:¥18.00

作 者: 王珂著
出版社: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叢編項: 當代學人論叢
標 簽: 研究

ISBN: 9787542619068 出版時間: 2004-09-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1cm 頁數(shù): 28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在中西方詩歌創(chuàng)作史上,詩都有一個內容被賦予形式的過程。人的追求自由的本能要求打破形式的羈絆,藝術的自主性要求詩人必須遵循特定藝術的形式,使詩一直在對形式的“破”與“立”的矛盾中運動,使詩最終成為“文質彬彬”式的內容與形式的混合體成為理想。然而實現(xiàn)這個理想幾乎是不可能的。任何優(yōu)秀的形式都有一個產生、繁榮、蕭條的過程。文言類古代漢詩的形式經過長期的發(fā)展,逐漸形成了定型和準定型的詩、詞和曲。準定型的古體詩平仄、句數(shù)不定,形體大致確定,代表詩體有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和雜言古詩;定型體的近體詩的平仄、句數(shù)一定,形體完全確定,代表詩體有四句的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八句的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十句以上的五言排律,還有少量的六言絕句、七言排律等詩體。不管這些形式多么完備,最后都會受到詩人的厭倦和新興詩體的挑戰(zhàn)。雖然從元代起就在民間出現(xiàn)了與古典格律詩體不同的散曲,內容更大眾化,一些民間語言成為詩家語,但是詩的形體,特別是以音樂美為代表的格律形式并無多少改變。元明清時代的正統(tǒng)詩壇的詩體變化并不大。到了晚清,一些詩人已經忍無可忍,不僅出現(xiàn)了“漢魏六朝詩派”、“晚唐詩派”、“宋詩運動”的支流“同光體”等想以古救新的詩體改良運動,還出現(xiàn)了黃遵憲、梁啟超、譚嗣同、夏曾佑等人的“詩界革命”,倡導寫既要有古人風格,也要有新意境、新詩句的漢詩,一些口語及外來音譯新名詞也可以入詩,可是漢詩形體并未有大的破壞,實質上只是改良漢詩。真正的詩界革命是繼之而起的“新詩運動”。白話類漢詩雖然也有準定型詩體,如民歌、兒歌和如十四行詩的歐化詩,但近百年流行的新詩大都是非定型體。

作者簡介

  王珂(1966-),重慶人,男,漢族。1987年學士畢業(yè)于西南師范大學外語系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學士論文《中外愛情詩比較研究》(英文寫作,5萬字,鄒絳教授指導);1990年碩士畢業(yè)于西南師范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中國各體文學研究專業(yè)現(xiàn)代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和中外詩歌比較研究方向(導師方敬教授、鄒絳教授、呂進教授、劉揚烈教授,碩士論文《散文詩,一種獨立的文體:論散文詩的文體獨立性及文體價值》,8萬字);2002年博士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專業(yè)文學的基本原理方向(導師童慶炳教授,博士論文《百年新詩的詩體建設研究》,18萬字)。先后在西北師范大學中國西部文學研究所、中文系、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專業(yè)從事詩歌研究及教學工作。現(xiàn)為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理論教研室教授(破格晉升)、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兼職教授、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后(導師吳思敬教授)。王珂生于書香世家,自幼酷愛文學,酷愛寫作,12歲在《民間文學》等刊物發(fā)表作品。10歲開始新詩創(chuàng)作,已創(chuàng)作詩作兩千余首,在《當代詩歌》、《星星》、《綠風》、《飛天》等十多家文學刊物發(fā)表詩作百余首。1988年后主要從事新詩評論工作,在《民族文學研究》、《民族文學》、《飛天》、《河北文學》、《中國西部文學》、《西藏文學》等30多家刊物發(fā)表詩歌評論百余篇。在《青年晚報》、《太原日報》、《廣州日報》等報刊開設文藝專欄(專版),發(fā)表文藝短論500多篇。1994年后主要從事詩歌的基礎理論研究及文藝理論研究,在《文藝理論研究》、《民族文學研究》、《詩探索》、《臺灣詩學季刊》、《社會科學戰(zhàn)線》、《南方文壇》、《學?!?、《學術探索》等百余家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兩百多篇,涉及詩歌(新詩、古代詩歌、外國詩歌、民族詩歌)、小說、散文等多種文體,涉及現(xiàn)當代文學、古近代文學、文藝學、寫作學、比較文學等多種學科。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文藝理論研究》、《外國文學研究》、《文化研究》都多次全文轉摘過他的論文。上百篇論文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人大復印資料文摘卡》和《人大復印資料》、《當代作家評論》等刊物"摘要"或"編目"。迄今為止,已發(fā)表論文、詩作、譯作等各類作品約500萬字。

圖書目錄

    自序
   導論
   第一章 破壞大于重建:新詩詩體建設的曲折之路
    第一節(jié) 生不逢時:偏激的新詩革命埋下詩體
    定型難的隱患
    一 功能決定文體:白話詩的生成背景
    二 時勢造就新詩:新詩革命的演變軌跡
    第二節(jié) 生于亂世:新詩詩體在不良生態(tài)中
    艱難建設
    一 自由化與律化始終多對抗少和解的
    詩體構建之路
    二 在艱難中建設的三種準定型詩體:
    長詩、小詩和新格律詩
   第二章 非詩多于詩:新詩詩體建設難的主要原因
    第一節(jié) 扭曲引進:外國詩歌及現(xiàn)代詩潮
    對新詩詩體建設的負面影響
    一 兩方現(xiàn)代詩歌運動及自由詩革命誘發(fā)了
    新詩詩體的自由化
    二 被“中國化”了的浪漫主義詩潮加劇了
    新詩詩體的自由化
    三 外國詩歌的律化與自由化翻譯方式促進了
    新詩詩體建設律化與自由化的對抗
    第二節(jié) 新舊對抗:對古典詩歌的片面理解導致詩體
    自由與規(guī)范的極端對抗
    第三節(jié) 揚俗抑雅:民間詩歌及大眾文學運動妨礙了
    文人唯美詩體的建設
    第四節(jié) 職能單一:詩的職能被簡單化和世俗化
    第五節(jié) 青春激情:20世紀青年詩人“橫行”詩壇
   第三章 有常體好于無常體:新詩是否應該適度定型的
    詩學思考
    第一節(jié) 詩為何無常體又有常體
    第二節(jié) 詩應相對定型,詩體應該漸進
    第二節(jié) 新詩詩體建設的構建策略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