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第一篇:神奇發(fā)現
20多年的傳教活動已經使來自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成為一個地道的“中國通”;神秘的訪客色起了他新的探究欲望;最早的尋訪并沒有獲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斷斷續(xù)續(xù)的線索或興起或沉寂,直至民國;新的探尋熱潮會有新的驚異發(fā)現嗎?
1.傳教士利瑪竇的中國生活
2.神秘訪客
3.開封猶太人的發(fā)現
4.把神奇發(fā)現傳向西方
5.跨越幾個世紀的尋訪
6.新的尋訪熱潮
第二篇:漂泊東行
飽受鐵蹄踐踏的猶太人腳下曾經是一條漫長曲折、艱辛困苦的漂泊之路;到哪里去尋覓“失散的十部落”的蹤跡,又怎樣勾畫出“巴比倫囚虜”的逃亡路線;耶路撒冷的圣殿已被熊熊大火吞沒,不滅的神圣只有懷中珍貴的經卷和心中對上帝救贖的企盼;何方才是這個受難民族寧靜安逸的樂園;那一行行邁向東方,深入大漠黃沙中的足跡;那古老的絲綢之路上悠揚的駝鈴;那碧波藍天,浪濤洶涌的漫長顛簸,那云帆滄海劃出的優(yōu)美航線。如果我們能想像歷史流變、歲月滄桑的軌跡,我們也就可以描繪出猶太子民漂泊東行的神秘路線。
1.神秘消失在東方的“十部落”
2.民族禍亂與罹難東方
3.馬可·波羅旅行線路的啟示
第三篇:定居開封
《清明上河圖》不過是對北宋都城汴粱的平面展示,當時的勝景繁榮想必更加令人神往;交流促進了解,了解得到了傳播,東方古國的誘惑力是難以抗拒的;以和為貴、忠恕寬容的文明反映的是一種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猶太人在這里不會感到歧視和壓抑,更不會受到宗族迫害和滅絕;這是一片“皇恩浩蕩”的樂土。
1.繁華帝都
2.開放政策與對外貿易
3.“到中國去”
4.覲見
5.皇恩浩蕩
第四篇:宗教生活
“猶太”這個詞同時包含著兩種意義,既是指猶太民族,又是指猶太宗教,猶太人和猶太宗教是密不可分的;猶太人強烈的民
第五篇:滄桑變遷
尾聲歷史與現實的責任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