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中國詩學論略
Ⅰ 早期中國詩學理論略說
一 中國遠古詩歌理論擬議
(一)古代詩歌理論“開山的綱領”
1.強調了“詩言志”
2.啟示了“志”來自現實,并評價現實的道理
3.贊述了“詩”“歌”“舞”相結合的藝術
4.突出也詩的社會功能,詩的教育作用
5.開發(fā)了“真”“善”“美”相統(tǒng)一的觀念
(二)詩歌舞“適度”論
1.商湯以前,尚無詩歌舞“適度”論
2.商湯把詩歌舞“適度”論定為刑法執(zhí)行
3.詩歌舞“適度”論,演化為評議和創(chuàng)作詩歌舞的重要理論
(三)歌謠“言志”“言 情”統(tǒng)一論
1.“言志”“言情”統(tǒng)一論源于勞動生活和審美實踐
2.“言志”“言情”統(tǒng)一論啟示歌謠藝術功能
3.“言志”“言情”統(tǒng)一藝術“與世推移”
4.遠古歌謠“言志”“言情”統(tǒng)一性和統(tǒng)一論對后代的影響
二 中國諸子百家詩學功能價值觀
(一)“舜命夔典樂教胄子……”最早全現詩樂文藝功能價值
1.中國詩樂舞功能價值觀最早而又最具體內涵
2.“詩言志”,“志”來自現實,又引發(fā)人們認識現實
3.“詩樂舞”職責問明確
4.“詩樂舞”功能價值包涵了“真、善、美”相統(tǒng)一的觀念
(二)殷商成湯提出“詩樂舞”適度功能價值觀
1.成湯從治國利益上決策
2.成湯鑒于歷代國君喪家亡國教訓
3.“敢有恒舞于宮”,“酣歌于室”,“其刑墨”
(三)《周易·中孚》從“利民”出發(fā)“節(jié)以制度”
1.榮華富貴,要“知節(jié)”
2.“當位以節(jié),中正以通”
3.“詩樂舞”從“利民”出發(fā),歌唱“節(jié)以制度”
(四)春務晚期,孔門儒家學說逐漸興起,孔子特別強調詩樂舞的功能價值
1.孔子特別強調“詩教”風化“的功能價值
2.孔子提出“詩樂舞”應寓褒貶,別善惡“
3.孔子認為“天下有道而治……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4.“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五)戰(zhàn)國中期,孔子的再傳北子孟子,對詩歌舞功能
……
下篇 歷代詩、詞、曲經典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