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選輯這本書的動機是要給初學文言的青年找點閱讀的資料。現(xiàn)行的國文教科書,因為受種種條件的拘束,所選的文言篇章對于學習者的興趣未免太少顧及。同時,教科書所選的多半出于專書或文集,風格以高古為尚,是可以或應該讀,但未必是可以或應該模擬的。筆記作者不刻意為文,只是遇有可寫,隨筆寫去,是“質勝”之文,風格較為樸質而自然,于語體較近,學習起來比較容易?,F(xiàn)代的青年倘若還有學著寫一點文言的需要,恐怕也還是這一路筆墨更加有用些。我希望這本書在題材和文字兩方面都能略有補充和矯正的作用。筆記文種類繁多,選錄的時候也大略定了個標準:搜神志異及傳奇小說之類不錄,證經考史及詩話文評之類也不錄。前者不收,倒沒有什么破除迷信的意思,只是覺得六朝志怪和唐人傳奇都可另作一選,并且已有更勝任的人做過。后者不取,是因為內容未必能為青年所欣賞,文字也大率板滯寡趣。所以結果所選的,或寫人情,或述物理,或記一時之諧謔,或敘一地之風土,多半是和實際人生直接打交道的文字,似乎也有幾分統(tǒng)一性。隨筆之文也似乎本來以此類為正體。共收筆記九種,選錄近百則。每篇之后略附注解,其中也許有詳略失當之處,那也是自來注家所不免。而于常見詞語之用法隨時提示,于生僻的詞語在字書中可一索而得者或竟置之不論,和舊時的箋注也有點不同。另附“討論”,除一部分和詞句的義蘊有關外,大率以引發(fā)讀者的經歷見聞和所讀文字相印證為宗旨,希望能幫助養(yǎng)成一種比較良好的讀書習慣。陸續(xù)寫得,即付國文雜志補白,乘此集印單行之際,序其緣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