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梅貽琦評傳:永遠的清華大…
02人生之曲:我和我的一家
03李凱軍:人刀合一的頂級鉗…
04經(jīng)歷我的1957年(修訂版)…
05你退后,讓我來:排雷英雄…
06跤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跤…
07高迪傳:未曾馴服
08從黎明走向光明:我與震旦…
09巴金家信(紀念巴金誕辰1…
10劉盼遂年譜
時攀 著
本書為雨花臺烈士傳叢書第5輯之一,記敘了烈士師集賢革命奮斗的一生。師集賢…
可購
陳占彪
對“魯迅研究”來說,除過“魯迅的本體研究&…
林云江,夏海豹 著
瑞安中學自創(chuàng)辦以來,名師薈萃,他們甘為人梯,青藍相繼;滋蘭樹蕙,風化于成…
上海宋慶齡研究會,上海市孫中山宋慶齡文物…
孫中山宋慶齡夫婦為近代中國民族解放、國家建設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本書的…
劉萍 編
張九皋(1887—1963),字可銑,號鶴影,一個開創(chuàng)了安徽新聞新紀元的報人、一…
蒲佳依 著
六大章節(jié),講述體育女主播蒲佳依的成長故事。 什么樣的成長環(huán)境讓她選擇學習…
劉小川 著
劉小川從幾萬個漢字中精心挑選“煉、食、色、智、勇、義、學、游、狂、飲、美…
[英] 埃莉諾·杜爾利 著,李瓊花,易卓…
“新時代青少年成長文庫”順應新時代青少年的成長需求,深…
倪春培 繪,倪立 編文
暫缺簡介...
《王亞南全集》編委會
王亞南是我國當代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家、教育家,也是新中國成立后廈門大…
[英] 埃莉諾·杜爾利 著,易樂文 譯
“新時代青少年成長文庫”順應新時代青少年的成長需求,深度整合中國青年出版…
[英] 羅伯特.瑟維斯 著,付滿 譯
尼古拉二世統(tǒng)治俄國二十三年之久,他的保守統(tǒng)治與沙俄的覆滅究竟有多大關系?…
廣東省檔案館 著
梁廣是“中國工人階級出身的優(yōu)秀子弟”,10多歲到廣州、香港當童工,未成年就…
陳學勇 著
這本林徽因傳記中要敘述的,是她的才華,她的性格,她的信仰,她的苦難,她的…
周肖,任建敏 著,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編委會…
《佛山石頭霍氏研究》以歷史學文獻考證為本位,輔以歷史人類學的田野實地調(diào)查…
[英] DK出版社 著,李星辰,張迿 譯
從莎士比亞到簡 · 奧斯汀,從馬爾克斯到莫言,本書將帶你走近自中…
張憶群
《邙嶺老屋: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是張家邙嶺老屋的第五代后人,張克剛老…
肖正華 著
這是一本關于李煜的詩詞傳記,他有滿腹心事不知從何說起,他捧著一顆詩人的心…
關宏志 著
本書為關宏志教授的隨筆集。關教授從事交通運輸科研教學工作,兼任交通工程專…
[英] 菲莉帕·格里夫頓 著
1603年3月,“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去世,英國舉國悼念這位忠誠高尚的女王…
張秀平 著
作者在人民出版社當編輯迄今已經(jīng)45年,歷經(jīng)陳茂儀、曾彥修、薛德震、李長征、…
余瑋,吳志菲 著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大國脊…
秦曉 著
他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博覽群書,立志致君堯舜。一朝應考,蟾宮折桂,名動天下…
朱君侃 著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
王忠良 著
翁同龢生活的時代,正當晚清中國社會充滿內(nèi)憂外患、社會急劇變革的重要轉型時…
姚春 著
章繼肅是四川教育界、書法界、學術界著名學者,是大巴山一個特定的文化符號,…
斯蒂芬·茨威格 著,姚月 譯
《人類群星閃耀時》是“傳記之王”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包括14個影響人…
方廣強 編
方介堪(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巖,字介堪,以字行,浙江永…
夏墨 著
人人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納蘭容若是中國最后的詞人,生于金階華殿,…
本書編寫組 編
《中國不會忘記》擷取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前后,領導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斗爭勝利,…
[法] 羅曼·羅蘭 著,傅雷 譯
貝多芬激勵人心的樂章,是他“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米開朗琪羅留給后世的不…
傅德岷 著
本書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講述了哥倫布的一生,克里斯托夫·哥倫布(Chris…
葉永烈
全山石 著
本書系根據(jù)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對全山石先生的口述史采訪整理而成。書…
叢中笑 著
本書以紀實文學的形式生動翔實地展現(xiàn)了王選愛國奮斗的一生,從他帶領團隊研發(fā)…
姚樹潁 著
本書以有關伍子胥的文獻與文學作品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春秋以來的史籍、詩文、…
《愛國奮斗新時代》編寫組 編
本書響應“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yè)新時代”活動,是《愛國奮斗精神學習讀…
陰法唐 著
《從泰山到珠峰(陰法唐回憶錄)/中國共產(chǎn)黨西藏政策研究叢書》與黨史軍史同…
暫缺作者
本書講述了溫州名人王瓚、徐奭、謝俠遜的勵志故事。第一冊故事講述了王瓚。王…
馬新 著
山東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研究所所長馬新教授歷經(jīng)十余年潛心研究,梳理歷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