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馬丁·科恩所著的《101個哲學問題》,從表面上看,當然是本有趣的書。與其他的哲學入門書不同,它不是講哲學是什么、哲學思考的范疇,不是一套一套的理論架構、也不是對幾千年來世界各界著名哲學家理論的闡述,而是從生活中可能存在或已經存在以及哲學史上曾經提出的一些問題和命題(或曰"公案")進行分析,將作者自己與人類幾千年來的思考融入其中,讓讀者從感受中得出自己的看法、認識或結論,因此,它不是枯燥的理論堆積,而是生動的、鮮活的對真理的感知。但它的確又是有趣的。它的有趣乃在于它所提出的問題本身很有意思。這些問題大多充滿內在的矛盾,甚至有些荒誕或匪夷所思,但我們卻不能否認這些問題的成立。開篇第一個問?quot;絞刑審判",是由"所有的克里特人撒謊"式的悖論略有演變而來的。這悖論源自古希臘哲學家埃庇米尼得斯,據傳是他說過"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撒謊",這句話看起來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說這話的人本身就是克里特人,于是問題就來了,這句話到底是真是假呢?我的一位前同事就對我說過類似的話,他說他所說的話都是假的,我遂反問:那么,他這句話是真是假呢?他陷于尷尬。由此可見,這個二千多年前就曾提出的問題在今天的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這也可以證明,有些哲學問題是有生命力的,也是讓人咀嚼不盡的。與此相類的還有"普羅泰哥拉的問題":普羅泰哥拉教人當律師,學費等到該學生打贏第一場官司后才交,但沒想到,人家學成后沒去當律師,當然也就沒交學費,他把人家告上法庭。法官左右為難,決定休庭100年,其實一直休庭至今也無法解決。"校園小賣部問題",涉及"博弈論"問題,更是人們所熟悉的了。美國的數(shù)學家納什因研究"博弈論"對經濟學的貢獻,而在幾年前獲得了諾貝爾獎。這都說明了,生活中一些偶然的小事,如果拿哲學的顯微鏡來看,的確都是大問題。尤其是,這些問題確實都不好解決,有些甚至讓人啼笑皆非。這些問題的存在正是哲學存在的前提。問題是,提出問題是一方面,解決問題是另一方面。關于此,作者在本書前言中引用羅素的話說:"研究哲學,并不是為了對哲學問題找出什么確切的答案。"可以說,作者對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沒有給也不可能給出明確的答案,而只是在引導我們進行思考,因此,他把每一個問題后的論述,不叫做解答,而叫做"討論",這種思考卻是哲學式的,幾乎在每一個問題里,都有前人的思考痕跡。正如"牧場里的奶牛"一篇,我認為作者實際上是談認識論(或曰"知道"事物)的問題,他在"討論"中不僅列出我們"知道"某事物的條件,而且點到了柏拉圖提出問題后,20世紀"分析哲學"的有關看法,最后歸結到十六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的認識及其名言"我思故我在"。我們不妨將這一討論移作對整本書的結論,雖然問題沒有答案,但有對問題的思考,也就表明真理的存在。作者關注的范圍無疑是寬廣的,所以他所提出的哲學問題竟然有101個之多。涉及邏輯循環(huán)和悖論、概率、倫理、價值判斷、時間、個人、醫(yī)學、宗教信仰、自然哲學,以及傳統(tǒng)哲學問題、似是而非的圖形與圖畫等等。有的問題是那么古老,如芝諾悖論中的"阿喀琉斯和烏龜"賽跑(其中包括"飛矢不?quot;)有的已經迫近我們的現(xiàn)實,如所謂"新生殖技術"帶來的一系列滾雪球似的倫理問題、器官移植方面存在的問題,電腦(或機器人)接受遺產問題以及書畫贗品比真作更有名問題等等,這些問題正是我們面臨、要解決的問題,或許仍然沒有明確的答案,但作者的分析與思考對于我們無疑有啟發(fā)性,幫助我們將問題不斷展開。從而一步步地接近真理。無論如何,正如作者所言,讀過這本書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在進行一次哲學之旅,"旅行結束以后,你將發(fā)現(xiàn)以開始的時候知道得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