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寫本書主要有以下三個緣由。第一,我向來喜歡琢磨語言現象。我雖是個“老外”,所講的“母語”與漢語有著天壤之別,但從青年時期起,令許多西方學子望而卻步的奇特的“方塊字”和令人難以捉摸的漢語拼音就如同磁石般地吸引著我,使我身不由己地接近它、熟悉它。終于通過漢語這扇知識之窗,我得窺了古老而神秘的中華文化和歷史,進而又登入中國法律的殿堂。當我在法律實務的領域中徜徉之際,我仍舊熱衷于不斷地發(fā)現、分析和解決雙語法律文件的起草和翻譯中可能出現的歧義。我將在本書中與讀者一道回顧我所遇到的棘手難題,探討求解的途徑,并分享學海行舟中的樂趣。第二,我總希望能為美中之間的文化交流做些力所能及之事。三十余年來,我有幸得以從事涉及中國的法律業(yè)務,為美中之間的經貿往來、法律交流貢獻綿薄之力。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我越發(fā)感到不同文化、不同法律體系之間的相互借鑒和補充會更加促進不同經濟體的發(fā)展。本書雖從律師角度撰寫,但我想它將對學習研究英文語言、從事立法、法律實務和翻譯的其他人都會有所裨益,這也是我撰寫本書的初衷。但愿本書的出版在文化層面上能對推動“法律文件起草的全球化”起些推波助瀾的作用。第三,我愿以本書的出版略表我對中國法制建設的支持之意,并為“依法治國”的宏偉大廈添磚加瓦??傊乙员緯皰伌u引玉”,希冀更多的人更加關注“雙語法律文件的起草和翻譯”這一朵百花園中的奇葩,使它在眾人栽培之下,沐浴陽光和春風,開放得更加多彩絢爛。陶博(PrestonM.Torbert)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