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闡述和選擇翻譯理論專題時,主要著眼于實踐意義,大體顧及了翻譯理論專題時,主要著眼于實踐意義,大體顧及了翻譯應用理論的系統性;此外,本書在分析各類文體時也主要著眼于實踐 需要,并未系統介紹文體學的基本理論。從翻譯實踐需要出發(fā),兼顧翻譯理論和文體學問題,這是一種嘗試。是否適當,尚希本書的使用者提出寶貴意見。本書是15年前在吾師、北京大學朱光潛教授的鼓勵、鞭策和教導下寫成的。早在求學期間朱先生就對我寄予厚望,教誨良多,使我終生難記。我畢業(yè)后,先生渡盡動波,未嘗失望于弟子,這一點,列使我賁發(fā)不息。本書提綱二易其稿,生前以八十高齡,仍終日伏案,哎心血于字里行間;第次見到我以及在歷次給我 信中,都再三呆囑我不要懈怠。朱先生和我在北京大學的許多前輩老師,是以自己的治學精神,為我?guī)煴?,這部書,是我對母校老師們的一份菲薄的答謝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