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認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他們要創(chuàng)造的是真善美的活生生的人。因此,早期教育應該以人為本,強調人的整體教育,著眼于塑造完整兒童,注重促進幼兒身體、思維、社會交往能力、想像力和智力各個層面健康和諧地發(fā)展;應根據幼兒不同階段的特點,結合幼兒獨特的個性,協(xié)助幼兒智慧的生成。當前,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已被越來越多的入所認識和接受?,F(xiàn)代科學已經證明,對幼兒實施早期教育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奧地利生物學家勞倫茲提出了著名的“關鍵期理論”,他指出在動物(包括人類)的早期發(fā)展過程中,某種機能的獲得有其關鍵期;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通過長期的追蹤研究提出,一個兒童的智力發(fā)展50%是4歲以前完成的,30%是在4~8歲完成的,20%是在8~17歲完成的,也就是說,個體智力發(fā)展最初4年是以后13年的總和。教育開始得越晚,幼兒能力的實現(xiàn)就越少。由此可見,嬰幼兒期(0~6歲)是人一生中工具性機能發(fā)展的關鍵期。把握關鍵期,發(fā)展各項機能,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廣州黃金幼兒早期教育培訓中心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課題“學校優(yōu)質教育建設研究”子課題《0~6歲嬰幼兒機能發(fā)展研究》和《規(guī)范性語言領先的雙語教育研究》,對幼兒機能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為了確保課題研究的科學性,使課題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緊密結合,課題組選擇了8所園舍設備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教科研能力強的省、市一級一類幼兒園作為課題研究的子課題實驗基地,全面、具體地實施課題的研究方案。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課題組和各課題實驗基地的幼教工作者不斷地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成長為具有研究型、反思型科研能力的人才。同時,研究工作為實驗基地幼兒園提供了理論幫助和教學借鑒,從而形成了濃郁的科研氛圍。而獲益最大的,就是那些參與其中的孩子們。通過兩個子課題方案的長期實施,孩子們的工具性機能和整體性得到了發(fā)展,培養(yǎng)了良好的個性、情感和品德。可以說,這些研究成果蘊涵著巨大的教育推廣價值,為我國幼兒教育研究作了積極有效的探索?!?~6歲嬰幼兒機能發(fā)展研究與實踐》一書是對這兩個研究課題部分成果的高度總結和進一步深化。8所課題實驗基地幼兒園共撰寫了500多篇科研論文,課題組從中篩選出部分有代表意義的文稿,編輯出版以饗讀者。這些論文既有一定具備理論深度的研究報告,也有可操作性很強的具有借鑒意義的經驗論文和個案研究,在此一并奉獻給幼兒教育工作者和年輕的父母,并希望能有所啟迪、有所收獲,從而為開展幼兒教育研究和教學實踐作出貢獻。幼兒教育領域是一個永遠探索不盡的寶藏,孩子的世界有多大,我們的研究就有多廣。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幼兒教育的根本在于尊重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因勢利導、因人施教,促進孩子全面和諧地發(fā)展,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