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分上下兩編。上編是文選,下編是知識。文選和知識分開編排,可為教師靈活安排或組織教學內容提供方便。文選共收文章37篇,以先秦兩漢為主,兼及唐宋,都是歷代名篇。體裁主要是散文,也有個別篇目是駢文。這主要是考慮到散文中的詞匯和語法現(xiàn)象更有典型性、代表性。篇幅有長有短,難度有深有淺,但都按朝代順序編排。這樣編排,主要是考慮到古代漢語上下幾千年,不是在同一平面上,各類語言現(xiàn)象都有一個繼承和發(fā)展過程,按朝代順序編排,有可能更清楚地看到古漢語的歷史面貌,同時,對掌握和理解古代漢語的詞匯和語法也是有利的。對文選的注釋,力求突出語言因素。知識包括文字、詞匯、語法、音韻、工具書的使用等。知識的介紹,重點放在對獨立解決問題,提高閱讀古書有實用價值的部分。文字側重介紹從字形分析字義,詞匯側重介紹辨析詞義,語法側重介紹最常用的虛詞和句式,音韻側重介紹常識,工具書側重介紹各類常用的工具書及其用途。古代漢語應該是一門講練結合的課程。本教材的文選部分附有白文,供標點、今譯和泛讀用。在古漢語教學中,希望能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這些練習。這有利于鞏固教學成果,提高閱讀古書的能力。參加本書編寫的(按姓氏筆劃為序)有王世征、呂振波、劉慶俄、張桂珍、姚國旺等同志。洪成玉 198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