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策蹇紀程:福建歷史文化田…
02西藏語言(全四卷)
03青春里的蘇州記憶
04藏語敬語500句
05蘇州文選
06走進李家
07紅色三清山
08千秋四川賦
09文明互鑒發(fā)展報告(2024)…
10馮夢龍與江南文化
[意]羅伯托-卡拉索
《與神共宴》是一部重述、解讀希臘神話的著作,以劫掠歐羅巴開篇,以卡德摩斯…
可購
彭榕華
暫缺簡介...
余太山 李錦繡
《歐亞學刊》是不定期、連續(xù)性的學術刊物,一般一年兩輯。凡屬內陸歐亞歷史文…
張敏,柴橚主編
《中希神話賞析》以主題為基礎,選取了宇宙起源、人類起源、洪水神話、水神神…
任成金著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穩(wěn)步推進,文化產業(yè)被賦予了更高的便命…
黃帝
沈衛(wèi)林
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國傳統(tǒng)智慧的集中體現(xiàn),是展示我們祖先認識自然規(guī)律并用于指導…
陳勇光
“地圖上的中國”系列圖書利用地圖作為講述中國故事的載體…
陸羽
《茶經》是最為重要的茶學古籍,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基調,也是千百年來人們關…
趙佶
宋代茶書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宮廷,從蔡襄到宋徽宗,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譚霈生 著
本書精選百余件歷代茶器、茶畫等,呈現(xiàn)了一部中國茶文化的歷史。作者以學者嚴…
蒲曉娟
《了凡四訓》為明代袁黃所著訓子善書,是經典國學讀物之一,闡明“…
清華青島藝術與科學創(chuàng)新研究院
本書從非遺的文化基因、守正創(chuàng)新、品牌敘事和產業(yè)化探索等角度,以非遺傳承人…
張冬萍 著
《泰順提線木偶的人類藝術學研究》是一本以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的“…
劉小旦、夏慧文、郭瑞凡
《看見非遺》從百姓的日常生活入手,以時令、節(jié)氣中的山西民俗為線索,每周解…
王加華 張士閃
自2003年中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至今,中國學者在20年中持續(xù)關注…
張梵 著
本書名為《玩香:沉香、棋楠與鼻觀》,說的便是一種心態(tài),就像孔子讀《易經》…
張池
本書筆者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視野下,對陳爐窯場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傳承問…
任麗娜
本書是文物大醫(yī)生系列叢書的其中一本。本書講述了古書畫臨摹復制技藝和它的傳…
李文浩、顧軍
本書講述了故宮官式建筑大木作修繕技藝和它的傳人們的故事。本書作者通過深入…
顧軍、苑利
本書是“文物大醫(yī)生”叢書中的一本。本書詳細闡述了我國青…
本書是“文物大醫(yī)生”叢書中的一本。全形拓,即用傳拓技術…
沈子怡、顧軍
本書是文物大醫(yī)生系列叢書的其中一本。本書講述了故宮古字畫裝裱修復技藝和它…
朱海風,史月梅 編
叢書從全國范圍內遴選出古代水利工程等工程類遺產,水利管理機構衙署、祭祀場…
羅士喜 張瀅 主編,馮建明 龐衛(wèi)東 副主編
在中愛建交的背景下,我國國際交流與合作司應時代要求,為加強國別與區(qū)域研究…
羅樂宣
本書系羅樂宣組織深圳市衛(wèi)生健康委各處室與深圳市衛(wèi)生健康發(fā)展研究和數(shù)據(jù)管理…
李源,梁勤超,孫剛,閆民 等著
《中國倫理學年鑒》是由 “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
呂冰冰 夏凡 祁覬 張東方
本書聚焦深圳市羅湖區(qū)在來深建設者黨建工作與城區(qū)治理工作中的創(chuàng)新實踐,通過…
鄭素俠 著
本書立足于信息傳播技術(ICTs)向鄉(xiāng)村社會滲透和擴散的現(xiàn)實,聚焦貧困治理中…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xié)會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事記(2021年)》按照“客觀記事、突出重點…
朱小蔓
朱小蔓教授是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學家、教育家,是我國情感教育研究的開拓者和實…
霍長和
本書以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和大量豐富的細節(jié),生動地記錄了一所民辦大學在辦學人…
《朱小蔓文集》(以下簡稱《文集》)共十卷。選編兼顧朱小蔓教授學術貢獻的代…
羅銀勝
潘序倫是有名的會計學家、教育家,杰出的愛國民主人士。本書旨在弘揚潘序倫先…
李仁武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民族之魂,文以鑄之。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
車南林 著
2009年6月,中共中央出臺了《2009—2020年我國重點媒體國際傳播能力…
王鳳華 著
本書以山海關的人文歷史為主題,鉤沉數(shù)百年掌故人文,漫談山海關文化遺存,涉…
程妮著
在社會信息化、Web 2.0廣泛應用的今天,學術信息交流活動不僅僅依托于傳統(tǒng)的…
唐忠敏 著
本書從電視網時代受眾的狂喜與焦慮,多頻道切換時期受眾對電視文本的意義解讀…
陳倩著
網絡冒犯對他人具有傷害性和侮辱性,是網絡公共空間常見語言暴力行為之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