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斷:第一部分標準經穴系統(tǒng)1.經穴定位經穴定位的方法分三種,即體表解剖標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三者在應用時互相結合,以體表解剖標志為主,折量各部位的距離分寸,并用手指來比量,從而確定經穴位置?,F(xiàn)分述如下:1.1體表解剖標志定位法這是指以體表解剖學的各種體表標志為依據(jù)來確定經穴位置的方法。體表解剖標志,可分為固定的標志和活動的標志兩種。固定的標志,指各部由骨節(jié)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輪廓、發(fā)際、指(趾)甲、乳頭、臍窩等。例如,在腓骨頭前下方定陽陵泉;三角肌尖端部定臂臑,眉頭定攢竹;兩眉中間定印堂;兩乳頭中間定膻中(女性在仰臥位時)等?;顒拥臉酥荆父鞑康年P節(jié)、肌肉、肌腱、皮膚隨著活動而出現(xiàn)的空隙、凹陷、皺紋、尖端等。例如:聽宮,在耳屏與下領關節(jié)之間,微張口呈凹陷處;曲池,在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凹陷處。全身各部的主要體表解剖標志如下:頭部:a前發(fā)際正中(頭部有發(fā)部位的前緣正中);b.后發(fā)際正中(頭部有發(fā)部位的后緣正中);c.額角(發(fā)角)(前發(fā)際額部曲角處);d.完骨(顳骨乳突)。面部:a.眉間(印堂。兩眉頭之間的中點處);b.瞳孔(正坐平視,瞳孔中央)或目中(目內眥至外眥連線的中點處)。頸、項部:a.喉結(喉頭凸起處);b.第7頸椎棘突。胸部:a.胸骨上窩(胸骨切跡上方凹陷處);b.胸劍聯(lián)合中點(胸骨體和劍突結合部);c.乳頭(乳頭的中央)。腹部:a.臍中(神闕)(臍窩的中央);b.恥骨聯(lián)合上緣(恥骨聯(lián)合上緣與前正中線的交點處);c.髂前上棘(髂骨嵴前部的上方突起處)。側胸、側腹部:a.腋窩頂點(腋窩正中央最高點);b.第11肋端(第11肋骨游離端);背、腰、骶部:a.第7頸椎棘突;b.胸椎棘突1~12、腰椎棘突1~5、骶正中嵴、尾骨;c.肩胛岡根部點(肩胛骨內側緣近脊柱側點);d.肩峰角(肩峰外側緣與肩胛內連續(xù)處);e.髂后上棘(髂骨嵴后部的上方突起處)。上肢:a.腋前紋頭(腋窩皺襞前端);b.腋后紋頭(腋窩皺襞后端);c.肘橫紋;d.肘尖(尺骨鷹嘴);e.腕掌、背側橫紋(尺、橈二骨莖突遠端連線上的橫紋)。下肢:a.髀樞(股骨大轉子);b.股骨內側髁(內輔上);c.脛骨內側髁(內輔上);d.臀下橫紋(臀與大腿的移行部);e.犢鼻(外膝眼。髕韌帶外側凹陷處的中央);f.腘橫紋(腘國窩處橫紋);g.內踝尖(內踝向內側的凸起處);h.外踝尖(外踝向外側的凸起處)。1.2骨度折量定位法這是指以體表骨節(jié)為主要標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長度和寬度,定出分寸,用于經穴定位的方法。即以《靈樞·骨度》規(guī)定了人體各部的分寸基礎,并結合歷代學者創(chuàng)用的折量分寸(將設定的兩骨節(jié)點之間的長度折量為一定的等分,每一等分為1寸,十等分為1尺),作為定穴的依據(jù)。本書前言前言針灸學是中醫(y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民族的醫(yī)療保健事業(yè)中發(fā)揮著重大作用,早在公元三世紀至七世紀,就已逐漸形成一個具有系統(tǒng)理論和較大實用價值的專門學科。針灸療法具有適應癥廣、療效顯著、操作簡便、無副作用等優(yōu)點,故深受患者歡迎。20世紀中葉后,伴隨現(xiàn)代醫(yī)學的迅速發(fā)展,同時產生了化學及合成藥物耐藥性、毒副作用等問題。疾病譜的變異,如代謝、免疫、社會環(huán)境、心理因素等相關疾病及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也向醫(yī)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人們的目光開始移向自然、傳統(tǒng)的醫(yī)療方法,而針灸學以其悠久的歷史、卓越的療效和廣泛的適應性,首當其沖成為世界醫(yī)學界注目的焦點,一個學習、研究和應用針灸的熱潮正風靡各國,針灸學已經成為世界醫(yī)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針灸學不斷推陳出新,在臨床、文獻、實驗等各方面成就斐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經穴部位》和《耳穴名稱與部位》的頒布推廣,開拓了針灸標準化研究的歷史;耳針、頭皮針等微刺系統(tǒng)的研究與應用,擴大了針灸學的領域,揭開了針灸學發(fā)展新的一頁。《中國針灸全圖》正是為了適應針灸學發(fā)展的形勢,滿足海內外學者的需求而編制的。編繪針灸圖譜淵源既久,古謂修制明堂。由于腧穴命名定位是學習研究、臨床應用針灸學的基礎,故歷代醫(yī)家給予高度重視。據(jù)《隋書·經籍志》記有《明堂蝦蟆圖》,《新唐書·藝文志》載甄權繪《明堂人形圖》,是為修制明堂之始。以下宋、元、明、清歷代均不乏力作,如元·滑壽作《明堂圖》4幅,經吳昆校,現(xiàn)存清·乾隆47年(公元1782年)吳郡魏玉麟重刻本。然由于歲月湮隱,諸多精品已名存圖亡,甚為可惜。近年來,伴隨針灸熱潮在世界的興起,海內外陸續(xù)出版了一批針灸圖譜,但尚難適應針灸學術的發(fā)展和各層面的需要,特別是在標準化、高品位、系統(tǒng)性、全面性、實用性等方面還不盡如人意。本套掛圖則力圖在上述諸方面加以完善作一嘗試?!吨袊樉娜珗D》具有如下四點特點:1.收錄全面。本套掛圖收標準經穴、經外奇穴和微針穴位圖共計9幅,載穴925個,是迄今為止收圖錄穴量最大最全的一套掛圖。2.內容標準。本掛圖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經穴部位》和《耳穴名稱與部位》等為藍本,并以臨床常用、影響較大為原則,參考具有代表性的微刺系統(tǒng)穴位圖和經外奇穴圖,力求最大程度地反映近年來針灸標準化工作的研究成果。3.實用新穎。本掛圖在設計方面遵循切合實用的原則,構思新穎、富于創(chuàng)意,如根據(jù)男女不同生理特征分別繪制穴位,并將經穴、奇穴分圖標示,涇渭分明。4.繪制精美。本掛圖采用最新噴涂彩繪工藝和計算機制版印刷技術,圖形精美清晰、色澤柔和豐富,不但具有較高的實用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本掛圖供國內外醫(yī)務工作者和廣大針灸愛好者參考使用。由于編繪者水平所限,難免疏漏,敬請同道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