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評傳》是在拙著《左宗棠評傳》(1984年出版)與《胡林翼評傳》(1990年出版)的基礎上寫出來的,撰寫的時間較長,思考的時間較多,所以比《左宗棠評傳》等寫得更深些,涉及的面更廣些,在某些方面,發(fā)現了新領域,提了新問題,諸如:以對比研究的方法,將曾國藩的思想與左宗棠的思想作比較研究,進一步探討曾國藩的理學思想對他政治、軍事活動的影響。探討曾國藩強調的“誠”、“信”、“仁愛”等,不是他對人的普遍道德,僅行于地主豪紳、特別是湘軍將領之間。這種“誠”、“信”等等,無以名之,名之為“派誠”、“派信”。論述曾國藩為了掌握湘軍的絕對領導權,與王鑫、江忠源發(fā)生了明爭暗斗,最后他斷然踢開王鑫,拋棄江忠源。從關系學的角度探討“曾(國藩)、胡(林翼)關系”、“曾、左(宗棠)關系”、“曾、沈(葆楨)關系”、“曾、李(鴻章)關系”、“曾、官(文)關系”與“曾、楊(霈)關系”等等。探討了曾國藩湘系與以祁寓藻、彭蘊章為奧援的何桂清集團的矛盾斗爭,善于搞派系斗爭的曾國藩,終于把何桂清集團打得檣櫓灰飛煙滅。實際上,這是清政府中君主集權派與地方軍閥勢力要求擴張與反擴張的驚心動魄的斗爭。探討了曾國藩不得不扶植、培育李鴻章淮軍的苦衷。論述了曾國藩指示李鴻章勾結英、法侵略軍共同進攻太平軍’要李鴻章對英、法侵略者“棄仇崇好”,“言忠信,行篤敬”的思想基礎。探討了曾國藩對農民軍“一意殘忍”的具體表現與思想基礎。探討了太平天國失敗前后湘系內部的矛盾斗爭,湘系已經到了分崩離析的地步。探討了曾國藩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以及制定這種戰(zhàn)略戰(zhàn)術與理學思想的關系。探討了湘軍攻陷金陵后,曾國藩兄弟與清政府之間的矛盾斗爭,以及曾氏兄弟受到清政府打擊后流露出的不平與哀怨。探討了“剿捻”期間,曾國藩與李鴻章的矛盾斗爭。論述曾國藩晚年“外慚清議,內疚神明”,“心緒悒悒”,“輒謂生不如死”的悲哀處境。以上舉其犖犖大者,恕不一一備載。由于水平的限制’《曾國藩評傳》中的錯誤一定不少,敬請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