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原名李堯棠,祖籍浙江嘉興,1904年11月生于四川成都一個官宦家庭。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作為一位杰出的文學大師,巴金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曾對二十世紀中國有過深刻而廣泛的影響。無論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鼓舞人們走向新生道路的《激流三部曲》,還是八十年代代表一代知識分子的覺醒與痛苦反思的"講真話的書":《隨想錄》。乃至后來呼喚建立文革博物館,虔誠嚴苛地自我拷問和歷史反思的懺悔精神,都曾在思想界和社會各階層引起強烈反響。像這樣巨大的思想藝術的沖擊波,在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閱讀上實屬罕見。從1904年到2003年,穿越整個二十世紀的巴金,作為一個世紀的見證和經歷者,其經歷代表了中國知識分子在二十世紀的人生際遇,其文字、其人生與社會變遷息息相通。讀解巴金,無異將是讀解中國優(yōu)秀知識分子的一個縮影,他代表了一種文化價值,更是一種精神。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曾于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當選文聯(lián)常委。此后的50余年中,先后擔任上海市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全國文聯(lián)副主席。他的著作被譯為多種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意大利但丁國際榮譽獎、法國榮譽勛章和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名譽院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