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亞里士多德為什么提出本體概念?
第二章 本體是存在的中心
——《范疇篇》第五節(jié)
第三章 關于本體的問題
——介紹《形而上學》這本書
第四章 存在和本體
《形而上學》第五卷第七、八章
第五章 本體的原則和原因
——《形而上學》第十二卷前五章
第六章 理性——神是本體
——《形而上學》第十二卷后五章
第七章 作為“基質”的本體
——《形而上學》第七卷第一、二、三章
第八章 本質是本體
——《形而上學》第七卷第四、五、六章
第九章 生成和本質
——《形而上學》第七卷第七、八、九章
第十章 本質和定義
——《形而上學》第七卷第十、十一、十二章
第十一章 “一般”不是本體
——《形而上學》第七卷第十三——第十七章
第十二章 質料和形式
——《形而上學》第八卷
第十三章 能力和可能
——《形而上學》第九卷前五章
第十四章 現實和潛能
——《形而上學》第九卷后五章
第十五章 “數”和“理念”不是本體
——《形而上學》第十三卷前五章
第十六章 批判柏拉圖學派的數論
——《形而上學》第十三卷后五章
第十七章 “數”不是本體的第一原則
——《形而上學》第十四卷
結論
附錄 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理念論”的批判是對一般唯心主義的批判
——《形而上學》一書釋義之一
后記
【媒體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