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一共有1700萬以上城市知識青年走向農村、走向邊疆。這場聲勢浩大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不僅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以吉國的社會也產生了深刻影響。從這場運動落下帷幕到現在,又是二十多個年頭過去了。當初的“知識青年”早已不再年輕,即便如此,他們對人對己,還依舊以“知青”相稱。劉小萌,史學博士。1952年生于北京。1958年赴內蒙古牧區(qū)插隊。1973年轉回河北原籍,后上技校,當工人。1978年考入大學。現為北京大學社會與發(fā)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著有《中國知青史—大潮》、《中國知青事典》(合著)、《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fā)展》、《滿族社會與生活》(論文集)、《愛新覺羅家族全史》、《全旗子弟》、《清通覽前編》、《薩滿教與東北民族》(合著),主編《二十世紀存疑》(歷史考古卷)。本書收入13位知青的口述。有當年的知青典型,有知青領袖人物,也有默默無聞的普通知青。他們家庭出身、文化背景、人生遭際、政治觀念各不相同,他們對那場運動的評價和感受也都帶有極其鮮明的個人色彩,但他們的故事和他們富于個性的表述卻都感人至深,有助于人們加深對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及其背景的深刻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