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作家楊黎光創(chuàng)作的《瘟疫,人類的影子》,全景式再現了廣東人民抗非典斗爭歷程,生動表現了廣東人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抗非典精神,深刻思考了人類進步中不可避免的曲折坎坷。蔡東士指出,該作品重現全省上下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崢嶸歲月和新時期廣東人精神,表明廣東作家對人類文明進步的極大關注和對人民安危冷暖的深切關懷,是一部體現“三貼近”的文學精品。楊黎光,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F為《深圳特區(qū)報》主任記者。1990年從事創(chuàng)作,著有長篇小說《走出迷津》、《大混沌》、《欲壑·天網》等三部。發(fā)表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評論、報告文學、電影劇本、電視劇本二百多萬字。另有電視連續(xù)劇《青春門》、《欲壑·天網》等五十余部集拍攝播出。近年,從事長篇報告文學的創(chuàng)作,代表作有《沒有家園的靈魂::王建業(yè)特大受賄案探微》、《美麗的泡影::一個經濟畸人的悲劇》、《傷心百合::一個好男人的故事》。獨特的視角,引領讀者走進“非典”背后;理性的思辯,啟迪大眾關注環(huán)境與健康!這本書作者從科學的角度、用思辨的線索組織起從抗擊“非典”第一線采訪獲得的大量素材,不僅詳盡地記錄了抗擊“非典”的艱難過程,寫出了廣大普通醫(yī)務工作者勇敢迎戰(zhàn)、悉心治療、前仆后繼的職業(yè)精神,突出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及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對抗擊“非典”的正確有效的具體指導和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而且經過作者近一年的思考和研究,以獨特的視角放眼人類與瘟疫的斗爭歷史,追溯“非典”的根源,分析其發(fā)展趨勢后指出:病毒會對人類文明產生深刻的影響;“非典”的出現是人類文明進程中必然要付出的代價之一種;人類與“非典”等未知病毒的斗爭將是長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