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各行業(yè)經濟新產業(yè)工人階層:社會轉型中的“農民工”

新產業(yè)工人階層:社會轉型中的“農民工”

新產業(yè)工人階層:社會轉型中的“農民工”

定 價:¥20.00

作 者: 謝建社著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治政

ISBN: 9787801905307 出版時間: 2005-04-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1cm 頁數: 266 字數:  

內容簡介

  “農民工”發(fā)展到“民工潮”,再到“新產業(yè)工人”,是中國社會轉型時期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稗r民工”問題本上是農民問題,也是“三農”問題的熱門話題。“農民工”的產生是一個社會變遷過程。他們的社會與政治地位、他們的歷史與歸宿、他們的現在與未來,是貫穿本課題研究的主線。因此,探討分析“農民工”的社會功能,對于正確解決“三農”問題、對于加速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于實現社會和諧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書中所闡述的農民工的社會功能,主要是從農民工整體這個角度來展開的,談農民工的正面功能較多,至于農民工的負面影響涉及的較少,主要考慮到農民工的社會作用,社會貢獻是主要的,處于主導的、支配的地位;其負面功能是次要的,處于被主導的、被支配的地位。此書僅作為階段性研究成果,奉獻給大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與大家交流,學習、深入研討。<

作者簡介

  謝建社,筆名謝樹芳,漢族。教授,碩士生導師,高校骨干教師,上海大學2002級社會學博士生。先后主持完成國家,省級科研課題六項,參加國家,省級科研課題八項。主持撰寫的專著九部,參編著作六部,公開發(fā)表論文六十余篇,著述共計二百余萬字。主要論文有《社會變遷下的中國農民工》、《社會變遷中的農村社區(qū)黨組織建設》、《社會變遷下農村宗族的路徑依賴》,主要著作有《社會沖突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等。

圖書目錄

序 
第一章 社會變遷:中國“農民工”的形成與發(fā)展 
 一 中國“農民工”詮釋 
  (一)“農民工”新論 
  (二)“農民工”是社會變遷的必然產物 
 二 中國“農民工”的歷史發(fā)展 
  (一)關于“農民工”問題研究的概述 
  (二)近代“農民工”的產生 
  (三)現代“農民工”的流動 
 三 中國“民工潮”產生的動力因素 
  (一)“民工潮”產生的推拉動力因素 
  (二)“民工潮”產生的主要社會影響 
第二章 “差序格局”:“農民工”為之賦予新的內涵 
 一 新形勢下鄉(xiāng)土中國社會的“差序格局” 
  (一)“差序格局”的路徑依賴 
  (二)“差序格局”對“農民工”的影響 
 二 “農民工”為“差序格局”賦予了新的內涵 
  (一)姻緣關系與擬似血緣關系進入“差序格局” 
  (二)業(yè)緣關系進入“差序格局” 
  (三)利益關系進入“差序格局” 
  (四)“團體格局”滲入“差序格局” 
第三章 社會功能:“農民工”的巨大貢獻 
 一 “農民工”對中國農村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一)加速了農村經濟與社會的發(fā)展 
  (二)促進了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調整 
  (三)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 
  (四)推動了我國農村現代化進程 
  (五)減少了農村社會的沖突 
 二 “農民工”對中國城市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一)“農民工”為城市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農民工”為加快城市化進程發(fā)揮著重大作用 
  三 “農民工”對國家發(fā)展的貢獻 
  (一)加速了國民經濟的增長 
  (二)促進了國家產業(yè)結構的調整 
  (三)推動了勞動力市場的發(fā)育 
  (四)轉移剩余勞動力,縮小城鄉(xiāng)差別 
 四 “農民工”對鄉(xiāng)村宗族的解構 
  (一)“農民工”加速了農村宗族的社會變遷 
  (二)“農民工”改變了農村宗族的社會結構 
  (三)“農民工”緩解了農村宗族的社會矛盾 
第四章 土地流轉:“農民工”帶來新機制 
 一 勞務輸出與土地流轉互動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一)勞務輸出是決定農村土地流轉的重要因素 
  (二)土地流轉是農村勞務輸出的結果 
 二 土地流轉中的主要問題和主要矛盾 
  (一)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三 建構土地流轉機制 
  (一)采取科學合理的土地流轉方式 
  (二)構建健全的土地流轉機制 
 四 “民工荒”對土地流轉的影響 
  (一)“民工荒”引起“爭地風” 
  (二)“爭地風”給人以深刻啟迪 
第五章 回流“農民工”:為家鄉(xiāng)發(fā)展建功立業(yè) 
 一 “農民工”回流原因分析 
  (一)路徑依賴:“農民工”回流現象的自我強化過程 
  (二)創(chuàng)業(yè)動機:家鄉(xiāng)投資是最理智的選擇 
 二 回流“農民工”的特征 
  (一)“農民工”與農業(yè)、農村、農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二)“農民工”的職業(yè)具有臨時性、季節(jié)性、流動性 
  (三)“農民工”的人生理念煥然一新 
 三 從人力資本到社會資本 
  (一)人力資本決定“農民工”的社會政治地位 
  (二)社會資本是“農民工”回鄉(xiāng)建設的重要資本 
 四 回流“農民工”為家鄉(xiāng)發(fā)展建功立業(yè) 
  (一)號召回流“農民工”參與村“兩委” 工作 
  (二)扶持回流“農民工”開辦私營企業(yè) 
  (三)鼓勵回流“農民工”搞好農業(yè)綜合開發(fā) 
  (四)倡導回流“農民工”投資創(chuàng)建農民小城鎮(zhèn) 
  (五)帶領回流“農民工”創(chuàng)造了農業(yè)產業(yè)化的新型模式 
第六章 “民工荒”:中國勞動力市場的預警 
 一 眾說紛紜的“民工荒”問題 
  (一)“民工荒”不是真的荒 
  (二)“民工荒”是可喜信息 
  (三)“民工荒”折射中國經濟四大變化 
  (四)“民工荒”不應發(fā)生 
  (五)“民工荒”折射出地方政府職能缺位 
 二 “民工荒”現象的原因論 
  (一)“民工荒”產生的社會因素 
  (二)“民工荒”的根源是“權利荒” 
  (三)“民工荒”的主因是“勞技荒” 
  (四)“民工荒”實則“教育荒” 
  (五)導致“民工荒”的二因說 
  (六)國家發(fā)布“民工荒”四原因報告 
  (七)蔡防關于“民工荒”的五因說 
  (八)“民工荒”是“區(qū)域經濟多元”發(fā)展的結果 
  (九)“民工荒”是“勞動成本”影響的結果 
  (十)“民工荒”產生于民工回流現象 
 三 “民工荒”呼喚用工體制改革 
  (一)構建以權利為基礎的保障制度 
  (二)建立城鄉(xiāng)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大市場 
  (三)健全非正規(guī)就業(yè)的發(fā)展制度 
  (四)建立供求信息 
  (五)規(guī)范勞動力市場 
  (六)調整用工標準 
  (七)校企聯合,培養(yǎng)專業(yè)對口人才 
  (八)發(fā)揮政府宏觀調控的導向作用 
第七章 關注農民工:善待農民工 
 一 “農民工”的非市民待遇 
  (一)“農民工”從事的工作勞動強度大,報酬少 
  (二)“農民工”基本權利得不到保障 
  (三)“農民工”受各種歧視,社會地位低 
 二 關注農民工:善待農民工 
  (一)“農民工”的生活狀況 
  (二)給予“農民工”以“國民待遇” 
  (三)循序漸進地改革戶籍制度 
  (四)建構“農民工”期盼的社會保障體系 
  (五)實現“農民工”國民待遇的“路線圖” 
第八章 流動黨委:“農民工”中黨的建設新探索 
  一 “農民工”黨建中面臨的新課題 
  (一)部分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失去了生機與活力 
  (二)黨建工作的落后性與市場經濟的多元性不協調 
  (三)黨員教育管理處于松散局面 
  (四)部分農村黨群關系緊張 
  (五)“農民工”就業(yè)單位的黨建工作困難重重 
 二 “農民工”離土離鄉(xiāng)不離黨 
  (一)“農民工”有了“信息庫”和“黨員培養(yǎng)鏈” 
  (二)農民務工到哪里,黨的組織建到哪里 
  (三)流動支部和黨委發(fā)揮重大作用 
 三 “農民工”精英成為黨組織的后備力量 
  (一)“農民工”精英的優(yōu)勢 
  (二)“農民工”精英在村支部中的作用 
第九章 新型工會:直面一億“農民工”群體 
 一 新型工會產生的客觀條件 
  (一)“農民工”加入工會組織的法律依據已經明確 
  (二)“農民工”有著十分迫切的組織需求 
  (三)建立“農民工工會”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 
 二 新型工會應運而生 
  (一)“變形”的工會:廠長兼做工會主席 
  (二)新型工會:應運而生 
 三 新型工會向傳統組織模式的挑戰(zhàn) 
  (一)工會自身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工會之外的維權力量不斷壯大 
  (三)新型工會應對策略 
 四 新型工會的作用逐步顯現 
  (一)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二)加強調整“農民工”勞動關系機制的建設 
  (三)指導“農民工”參與企業(yè)民主管理 
  (四)開展“農民工”健康的文化活動 
 五 新型工會:未來與發(fā)展 
  (一)黨和國家關于“農民工”的論斷影響深遠 
  (二)新型工會:前程似錦但任重道遠 
第十章 歷史歸宿:新產業(yè)工人階層在崛起 
 一 關于“新產業(yè)工人階層”的論斷 
  (一)黨和國家對“農民工”身份理論的新突破 
  (二)專家學者對“農民工”身份理論的新貢獻 
  (三)“農民工”身份新理論的現實意義 
 二 “農民工”:新產業(yè)工人階層在崛起 
  (一)工業(yè)化、現代化、城市化與農民階級的職業(yè)分化 
  (二)由農民階層到新型產業(yè)工人階層 
  (三)新型產業(yè)工人的基本特征 
 三 “農民工”的歷史歸宿:一個未盡的話題 
  (一)“農民工”與中國社會的新整合 
  (二)“農民工”向產業(yè)工人轉化的實現條件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