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終于畫下全書的最后一個句號時,心里有種如釋重負之感。離我們結束旅行的時間已將近6年,竟然比我們旅行中國的時間還要長。不過,時間沉淀下來的肯定是已經滲入我們生命中永遠不舍得忘卻的回憶。在講究出版效率的今天,我們這本遲到的書很可能不會有什么市場,對出版社我們滿心愧疚。本來,書稿早就可以完成,但因為其間發(fā)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才拖延到了今天。與其說這些極為幼稚的涂抹是寫給讀者看的,不如說這是我們準備留給自己最珍貴的紀念。在旅行結束后我們曾有三個計劃:辦展覽,出畫冊,再出一本書。前兩個早在1999年就已實現(xiàn),由于種種原因我們曾一度放棄了出書的念頭,可又總是于心不甘,總覺得缺了這最后一筆,我們將遺憾終生。因此,十分感謝商務印書館對我們的寬容,他們耐心的等待讓我們終于有了圓夢的機會。書中的人和事、情和景都是我們當時旅行的真實記錄。因此,如果用今天的眼光來對照當時的境況肯定會有很多出入。我們雖然走過了許多地方,卻不敢說已經見識了中國,因為中華大地每天都在發(fā)生日新月異的深刻變化。可以說,如果再走一次我們曾走過的路,定然會是一次全新的旅程,會有一番全新的感受。(二)旅行,是我們的一段人生歷程。從1995年3月8日到1998年8月8曰,1277天,在此漫長又飛快的時間里,天地間有我們在行走!選擇長時間的旅行必然要付出代價,但這是出于自愿,因此痛苦也成為一種“享受”。如果說走全國是我們對未知領域的旅行,那么寫全國,卻是重新在心里“旅行”一次。文字成了延伸足跡的一種象征,連系著最親切、最美好、最不能割舍的經歷。1277個日子,我們享受過程多于享受結果,雖然結果是我們的目的。這些文字就是一些片斷的記錄和見證,雖然到了字里行間已經看不出大喜大悲,但也還依稀可以辨認這些足跡如何走來。畢竟,在我們一生的“旅程”之中,此行必定是最重要的一章。然而,由于旅行之中,好與不好的全發(fā)生過,有趣無趣,點點滴滴,僅憑一本書是無法一一盡述的,余下最豐溢的留待日后的生命慢慢細嚼。(三)旅行中,我們跟很多擦肩而過的人都有一段好因緣,也許因著一次問路,也許因著朋友的介紹,也許因著……此一樹彼一樹,雖若渺不相屬,而實可以異株而同根。每一緣之所發(fā),都溝通了兩個遠離的生命。為我們而開的門,為我們擺設的桌,即便再簡單,也會比宏偉的名勝留下更深的印象。1277個日子里,我們是受人布施的托缽人。我們無限感激為我們帶來美好事物的人:父母、好友,以及許多并不相識卻慷慨地給予我們那么多養(yǎng)分的人們。這本小書,就算是一份極渺小的,卻是誠摯的回報吧。當然,我們知道,生命中另一種新的、更艱難也更漫長的旅行又要開始了。感謝我們的摯友《人民日報》記者許立群,她為本書做了大量的文字修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