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起飛”這一發(fā)展中國家工業(yè)化和現代化過程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階段為背景,試圖探討中國經濟起飛時期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的適度的工資水平問題以及工資機制在經濟起飛過程中的作用。本文首先回顧了兩百年來不斷發(fā)展和演變的工資理論,這些理論對于研究和解決正處在經濟起飛階段的我國工資水平問題,有著重要的啟示與理論指導意義。本文還對英國早期起飛時期的工資水平決定、發(fā)展中國家中的兩大新興經濟體——拉美國家和東亞“四小龍”在其經濟起飛階段的工資水平的決定及其特征作了經驗分析。發(fā)現英國在其早期起飛時期工資水平保持不變,拉美國家在其起飛階段工資水平與經濟增長不具有協調性,而東亞“四小龍”在其起飛時期工資水平與經濟增長卻具有協調性。這些結論對于研究和解決正處于經濟起飛階段的我國工資水平問題亦具有重要的啟示與指導意義。這部學術論著從理論上和經驗上對經濟起飛階段的工資水平及其效應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選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論著首先對工資決定理論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然后在對拉美和東亞等發(fā)展中國家經濟起飛階段的工資決定進行經驗分析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了中國在進入經濟起飛階段后的工資水平及其效應,特別是在分析低工資制度對經濟發(fā)展的負面影響方面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