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說明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鄧小平理論同樣如此。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是鄧小平理論誕生的土壤,同時也為鄧小平理論不斷發(fā)展提供了不竭動力。因此,鄧小平理論必然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鄧小平理論的生機和活力,所以,不斷推進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工作是我國學術理論界義不容辭的職責。中國人民大學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著名大學,是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重鎮(zhèn),建校60多年以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普及作出了重要貢獻。這里有一支有著較高學術造詣的理論研究隊伍,長期在理論研究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中國人民大學的專家學者始終有著關注社會、思考現(xiàn)實、服務國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他們無疑是推進我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和發(fā)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為了充分發(fā)揮這些專家在理論研究上的作用,深入開展鄧小平生平和思想研究,進一步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教育干部群眾,中國人民大學“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宣傳部在校內邀請了部分學術前輩和中青年學者,撰寫了一批論文,深入探討鄧小平理論研究中的一些重點和難點問題,并著重從實際出發(fā),以實踐的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闡釋鄧小平理論的當代價值。這本書就是這些研究成果的一個匯集。本書的作者,既有德高望重、年逾花甲的老教授,也有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學術骨干,還有年輕的在校博士生和碩士生。文中的內容涉及鄧小平理論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其中有些論文還涉及了鄧小平生平和理論中一些鮮為人知的方面。收錄在書中的文章雖然出自多人,且各有角度,卻都從不同側面論述了鄧小平理論的重點問題,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了鄧小平理論的博大精深,為人們深入了解和研究鄧小平理論提供了一些新的啟發(fā)和思考。當然,由于本書不是專著,所以各個組成部分之間也不可能像專著那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同時在編輯過程中,也對一些論文進行了篩選和修改,取舍之間,考慮不周之處在所難免。誠若如此,還懇請各位作者和廣大讀者給予諒解。本書的策劃和編撰工作,得到了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馬俊杰教授的大力支持,具體組織工作由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宣傳部鄭水泉、代鵬、徐青森、侯衍社、王大廣、劉在波負責。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吳潛濤教授和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秦宣教授在本書的編纂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出版社社長賀耀敏教授和出版社總編輯周蔚華編審也為本書的出版工作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在此一并表示感謝。編者200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