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tǒng)UNIX最新UNIX開發(fā)使用手冊

最新UNIX開發(fā)使用手冊

最新UNIX開發(fā)使用手冊

定 價:¥69.00

作 者: (美)PeterKuo等著;前導工作室譯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特版精品系列
標 簽: UNIX

ISBN: 9787111072140 出版時間: 1999-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51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UNIX是一個功能強大、性能完善的多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tǒng),可應用在巨型機(如CRAY)到PC機等不同的平臺上。本書由四大部分和附錄組成,詳細介紹了UNIX。本書主要內容有UNIX的基礎知識、如何管理UNIX、用UNIX建立和配置TCP/IP網絡、在UNIX下配置和使用各種Internet服務,以及與UNIX相關的RFC和TCP-UDP端口等知識。本書適合科技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及廣大計算機開發(fā)和應用人員使用。

作者簡介

暫缺《最新UNIX開發(fā)使用手冊》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
第1章 UNIX環(huán)境概述
1.1  UNIX的起源
1.1.1  歷史
1.1.2  UNIX的版本
1.1.3  誰擁有什么
1.2  UNIX操作系統(tǒng)
1.2.1  UNIX內核
1.2.2  UNIX硬件
1.2.3  UNIX都有的特點
1.2.4  UNIX網絡
1.3  市場上的UNIX服務
1.4  開放式系統(tǒng)標準
1.5  小結
第2章  登錄
2.1  了解登錄過程
2.1.1  用戶登錄名
2.1.2  起級用戶
2.1.3  登錄提示符
2.1.4  登錄錯誤
2.1.5  登錄進入以后
2.1.6  修改口令
2.1.7  退出系統(tǒng)
2.2  UNIX口令管理
2.2.1  安全的必要性
2.2.2  選擇一個好口令
2.2.3  實行口令找代
2.3  小結
第3章  UNIX Shell和系統(tǒng)命令
3.1  什么是UNIX Shell
3.2  使用哪種Shell
3.3  選擇Shell
3.4  查找目錄
3.4.1  psw命令
3.4.2  cd命令
3.5  列文件史和目錄名
3.5.1  ls命令
3.5.2  產生文件名
3.5.3  特殊字符
3.6  顯示文件
3.6.1  使用cat顯示文件
3.6.2  使用more顯示文件
3.6.3  使用head查看文件頭部
3.6.4  使用tail查看文件尾部
3.6.5  轉儲文件
3.7  使用文件和目錄
3.7.1  使用cp拷貝文件和目錄
3.7.2  使用mv移動和重命名文件
3.7.3  使用rm刪除文件和目錄
3.7.4  創(chuàng)建和刪除目錄
3.7.5  使用find查找文件
3.8  管道、I/O重定向和過濾
3.8.1  理解I/O
3.8.2  理解文件描述符
3.8.3  使用I/O重定向
3.8.4  使用管道
3.9  過濾命令
3.9.1  使用cut和paste
3.9.2  sort工具
3.9.3  tee工具
3.9.4  grep命令
3.9.5  awk命令
3.10  與用戶一起工作
3.10.1  查看登錄用戶
3.10.2  獲取用戶信息
3.10.3  使用su切換到另一個用戶
3.10.4  給用戶發(fā)送消息
3.10.5  與其他用戶對話
3.10.6  向所有用戶發(fā)送消息
3.10.7  限制消息
3.11  UNIX進程
3.12  小結
第4章  vi編輯器
4.1  vi簡介
4.2  vi操作模式
4.3  使用vi編輯文本
4.3.1  理解編輯進程
4.3.2  終端類型
4.3.3  啟動vi
4.3.4  退出vi
4.3.5  創(chuàng)建第一個vi文件
4.3.6  在vi中定位
4.3.7  添加和插入文本
4.3.8  刪除文本
4.3.9  個性和替換文本
4.3.10  連接一行
4.3.11  撤消修改
4.3.12  重復命令
4.3.13  管理文件
4.3.14  在崩潰后恢復文本
4.3.15  基本vi命令匯總
4.4  高級vi技巧
4.4.1  拷貝和粘貼文本
4.4.2  搜索文本
4.4.3  搜索和替換文本
4.4.4  退出到Shell
4.4.5  高級vi命令匯總
4.5  設置vi選項
4.5.1  在vi內設置選項
4.5.2  選項列表
4.5.3  在vi外設置選項
4.6  其它UNIX編輯器
4.7  小結
第5章  文件、目錄和權限 
5.1  UNIX文件和目錄結構
5.1.1  文件和目錄名
5.1.2  路徑名
5.2  目錄樹的組織
5.2.1  根目錄
5.2.2  系統(tǒng)目錄
5.3  文件類型
5.3.1  檢查文件類型
5.3.2  標準文件
5.3.3  目錄
5.3.4  符號鏈
5.3.5  設備文件
5.3.6  命名管道
5.4  擁有者、分組和權限
5.4.1  查看權限
5.4.2  定義權限
5.4.3  改變文件和目錄權限
5.5  改變擁有者和分組
5.5.1  改變擁有權
5.5.2  改變分組擁有權
5.6  i節(jié)點表
5.7  小結
第6章  UNIX進程
6.1  簡介
6.2  進程
6.3  進程的創(chuàng)建
6.4  進程狀態(tài)
6.5  查看進程/程序信息的命令
6.6  小結
第7章  Shell腳本基礎
7.1   Shell編程簡介
7.1.1  Korn Shell
7.1.2  管道
7.1.3  列表
7.1.4  重定向
7.1.5  子Shell
7.1.6  注解
7.2  變量
7.2.1  數(shù)組變量
7.2.2  環(huán)境變量
7.2.3  Shell變量
7.2.4  取消變量設置
7.3  替換和引用
7.3.1  命令替換
7.3.2  算術替換
7.3.3  引用
7.4  控制結構
7.4.1  流控
7.4.2  循環(huán) 
7.5  小結
第8章  高級Shell腳本
8.1  使Shell腳本可執(zhí)行
8.2  特殊變量和變量替換
8.2.1  特殊變量
8.2.2  變量替換
8.3  函數(shù)
8.4  Shell腳本中的選項分析
8.4.1  getopts命令
8.4.2  一個使用getopts的例子
8.5  處理信號
8.5.1  信號
8.5.2  trap命令
8.6  調試和記錄Shell腳本
8.6.1  調試
8.6.2  記錄
8.7  小結
第9章  UNIX窗口系統(tǒng)
9.1  通用桌面環(huán)境概述
9.2  CDE的特點
9.2.1  登錄
9.2.2  CDE的特點
9.2.3  圖形工作區(qū)管理器
9.2.4  CDE前臺面板的功能
9.3  CDE工具
9.3.1 dtterm
9.3.2  dtpad
9.3.3  文件管理器
9.3.4  日歷管理器
9.4  定制窗口環(huán)境
9.4.1  格式管理器
9.4.2  創(chuàng)建及安裝新動作和子面板
9.4.3  編輯配置文件
9.5  其它窗口系統(tǒng)
9.5.1  Open Wndows
9.5.2  HP-VUE
9.5.3  KDE
9.6  小結
第二部分  系統(tǒng)管理
第10章  用戶帳號和組管理
10.1  理解用戶和組的概念
10.1.1  Passwd文件
10.1.2  Shadow文件
10.1.3  AIX的不同
10.1.4  group文件
10.2  理解UID和GID
10.3  創(chuàng)建用戶帳號
10.4  刪除用戶帳號
10.5  更改用戶帳號
10.6  編寫Shell腳本創(chuàng)建用戶帳號
10.7  創(chuàng)建組
10.8  修改組
10.9  刪除組
10.10  定制用戶環(huán)境
10.11  UNIX口令
10.12  小結
第11章  啟動和關閉
11.1  啟動進程
11.2  UNIX引導進程
11.2.1  運行級
11.2.2  引導階段
11.3  init進程
11.3.1  inittab文件
11.3.2  運行控制腳本
11.3.3  運行控制目錄
11.3.4  啟動和殺死腳本
11.3.5  /etc/init.d目錄
11.3.6  改變運行級
11.3.7  驗證運行級
11.3.8  初始化命令:init 
11.4  關機進程
11.5  為引導和啟動進程查找故障
11.5.1  第一階段——POST檢測引導錯誤——硬件問題
11.5.2  第二階段——引導程序錯誤
11.5.3  第三階段——執(zhí)行向多用戶模式的引導
11.6  小結
第12章  設備管理
12.1  什么是設備管理
12.2  設備文件
12.2.1  硬盤和CD-ROM
12.2.2  磁帶設備
12.2.3  串口/偽(Serial Ports/pseudo)端口
12.2.4  其它外圍設備
12.3  加入硬盤設備
12.3.1  SunOS 4.X
12.3.2  Solaris 2.X
12.3.3  HP/UX 10/11
12.3.4  AIX 4.x
12.4  檢驗硬盤的存在
12.4.1  SunOS 4.x
12.4.2  Solaris 2.X
12.4.3  HP/UX 10/11
12.4.4  AIX 4.X
12.5  配置設備
12.5.1  SunOS 4.x
12.5.2  Solaris 2.X
12.5.3  HP/UX 10/11
12.5.4  AIX 4.x
12.6  測試驅動器
12.6.1  SunOS 4.x
12.6.2  Solaris 2.X
12.6.3  HP/UX 10/11
12.6.4  AIX 4.x
12.7  增加一個CD-ROM
12.7.1  SunOS 4.x和Solaris 2.X
12.7.2  HP/UX 10/11和AIX 4.x
12.8  驗證CD-ROM的存在
12.8.1  SunOS 4.x
12.8.2  Solaris 2.X
12.8.3  HP/UX 10/11
12.8.4  AIX 4.x
12.9  終端和調制解調器
12.9.1  終端設置
12.9.2  連接終端設備
12.9.3  SunOS 4.x
12.9.4  Solaris 2.X
12.9.5  HP/UX 10/11
12.9.6  AIX 4.x
12.9.7  終端處理
12.9.8  對終端問題的故障檢測
12.10  小結
第13章  文件系統(tǒng)
13.1  簡介
13.2  理解文件系統(tǒng)
13.2.1  文件類型
13.2.2  inodes和superblocks
13.3  不同類型的文件系統(tǒng)
13.3.1  ext2文件系統(tǒng)
13.3.2  ufs文件系統(tǒng)
13.3.3  iso9660文件系統(tǒng)
13.3.4  msdos文件系統(tǒng)
13.3.5  proc和swap文件系統(tǒng)
13.4  創(chuàng)建文件系統(tǒng)
13.4.1  磁盤定位——設備入口
13.4.2  格式化磁盤和為磁盤分區(qū)
13.5  安裝的拆卸文件系統(tǒng)
13.5.1  安裝一個文件系統(tǒng)
13.5.2  安裝選項
13.5.3  拆卸文件系統(tǒng)
13.5.4  配置文件
13.6  監(jiān)視文件系統(tǒng)
13.6.1  監(jiān)視整體使用
13.6.2  磁盤限額
13.7  用fsck維護文件系統(tǒng)
13.7.1  fsck的階段
13.7.2  運行fsck
13.8  小結
第14章  打印
14.1  簡介
14.2  BSD(lipr/lpd)打印系統(tǒng)
14.2.1  lpr命令:將文件送去打印
14.2.2  在假脫機目錄創(chuàng)建的數(shù)據(jù)文件:cf*,df*
14.2.3  lpd daemon:控制打印進程
14.3  管理打印隊列
14.4  lprm命令:從打印隊列中刪除文件
14.4.1  使用lpc命令
14.4.2  用pac命令收集打印統(tǒng)計信息
14.4.3  在BSD系統(tǒng)安裝和配置打印機
14.5  SVR4打印系統(tǒng)
14.5.1  什么是目的和類
14.5.2 對打印文件使用lp和cancel命令
14.5.3  lpadmin命令
14.6  小結
第15章  備份和恢復
15.1  理解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
15.2  備份策略一覽
15.3  選擇合適的備份設備
15.3.1  磁帶驅動器
15.3.2  硬盤
15.3.3  其它介質
15.4  執(zhí)行備從份策略
15.4.1  祖父-父-子方法
15.4.2  漢諾塔方法
15.4.3  提示和一些小技巧
15.5  備份和恢復工具
15.5.1  使用volcopy和labelit
15.5.2  使用dump和restore
15.5.3  使用tar
15.5.4  使用cpio
15.5.5  使用dd
15.5.6  商業(yè)備份產品
15.6  用fsck維護文件系統(tǒng)
15.6.1  /etc/fstab文件
15.6.2  運行fsck
15.6.3  p_fsck——半行fsck
15.7  恢復根文件系統(tǒng)
15.8  小結
第16章  任務自動化
16.1  簡介
16.2  運行多個作業(yè)
16.2.1  jobs命令
16.2.2  把作業(yè)取到前臺
16.2.3  將作業(yè)放到后臺
16.3  在指定的時間執(zhí)行命令
16.3.1  at命令
16.3.2  控制對at的訪問
16.4  在周期性間隔時間調度命令的執(zhí)行
16.4.1  cron進程
16.4.2  cron配置文件
16.4.3  依照cron的高級時間規(guī)格說明
16.4.4  增加和更改cron任務
16.4.5  從cron中刪除任務
16.4.6  控制對cron的訪問
16.4.7  為cron進行故障檢測
16.5  小結
第三部分  TCP/IP網絡管理
第17章  網絡基礎
17.1  網絡綜述
17.2  主機名和IP地址
17.3  網絡連接命令
17.3.1  使用telnet
17.3.2  使用tfp
17.3.3  r-utilities
17.3.4  使用ping
17.3.5  使用finger
17.3.6  使用talk
17.4  小結
第18章  網絡互連技術
18.1  定義連接
18.2  不同的網絡模型
18.2.1  探索OSI模型
18.2.2  網絡層次如何創(chuàng)建網絡模型
18.3  看一看DOD模型
18.3.1  TCP/IP簡史
18.3.2  協(xié)議和RFC
18.3.3  進程/應用層
18.3.4  主機-主機層
18.3.5  Internet層
18.3.6  IP地址分類
18.4  子網
18.4.1  子網掩碼
18.4.2  網絡訪問層
18.5  不同類型的網絡互連硬件
18.5.1  什么是中繼器
18.5.2  什么是網橋
18.5.3  什么是交換器
18.5.4  什么是路由器
18.5.5  什么是橋式路由器
18.5.6  什么是網關
18.6  小結
第19章  配置TCP/IP
19.1  TCP/IP安裝概述
19.1.1  預安裝信息
19.1.2  安裝硬件
19.1.3  編譯新內核
19.1.4  配置網卡
19.1.5  測試TCP/IP連接
19.2  TCP/IP網絡配置
19.2.1  hosts文件
19.2.2  netmasks文件
19.2.3  services文件
19.2.4  resolve.conf文件
19.2.5  networks文件
19.2.6  RPC服務
19.2.7  /etc/inetd.conf文件
19.3  不同類型的網絡接口
19.4  使用網絡接口
19.4.1  查看接口
19.4.2  改變網絡接口參數(shù)
19.5  netstat命令
19.5.1  解釋netstat-a的輸出
19.5.2  解釋netstat-r的輸出
19.5.3  解釋netstat-i的輸出
19.5.4  協(xié)議統(tǒng)計
19.6  小結
第20章  IP路由選擇
20.1  概述
20.2  怎樣傳輸IP數(shù)據(jù)報
20.2.1  IP包格式
20.2.2  本地網段
20.2.3  單路由網段
20.2.4  多路由網段
20.3  為什么使用路由選擇協(xié)議
20.4  路由選擇協(xié)議分類
20.4.1  路由選擇協(xié)議分類
20.4.2  距離向量和鏈路狀態(tài)路由選擇的比較
20.4.3  路由選擇信息協(xié)議
20.4.4  開放式最短路徑優(yōu)先
20.4.5  內部網關路由選擇協(xié)議
20.4.6  路由器發(fā)現(xiàn)協(xié)議
20.4.7  其它路由選擇協(xié)議
20.5  維護內核路由選擇表
20.5.1  主機路由
20.5.2  網絡路由
20.5.3  缺省路由
20.5.4  維護路由選擇表
20.5.5  靜態(tài)路由
20.5.6  動態(tài)路由
20.5.7  route命令
20.6  UNIX路由選擇協(xié)議Daemon 
20.6.1  gated配置文件
20.6.2  routed配置文件
20.6.3  使用routed執(zhí)行RIP I
20.6.4  使用gated執(zhí)行RIP I
20.6.5  使用gated執(zhí)行RIP II
20.6.6  使用gated執(zhí)行OSPF
20.6.7  使用in.rdisc和irdd執(zhí)行RDISC
20.7  小結
第21章  高級網絡技術
21.1  什么是高級網絡
21.2  實現(xiàn)點到點協(xié)議
21.2.1  什么是PPP
21.2.2  UNIX中的PPP
21.2.3  安裝PPP
21.2.4  測試PPP
21.3  專用網絡、防火墻和NAT
21.3.1  專用網絡
21.3.2  防火墻
21.3.3  代理服務器
21.3.4  Socks5代理服務器
21.4  Mbone
21.4.1  Mbone如何工作
21.4.2  在Mbone上可以利用的資源
21.4.3  怎樣加入Mbone
21.4.4  在UNIX上使用Mbone工具
21.5  下一代Internet協(xié)議(第六版)
21.5.1  什么是IPng
21.5.2  IPv6的主要特點
21.5.3  IPv5對UNIX系統(tǒng)的影響
21.6  小結
第四部分  網絡服務
第22章  NFS
22.1  分布式文件系統(tǒng)簡介
22.2  NFS環(huán)境
22.2.1  遠程過程呼叫協(xié)議
22.2.2  是UDP還是TCP
22.2.3  用XDR交換數(shù)據(jù)
22.2.4  NFS協(xié)議和Moun協(xié)議
22.3  NFS客戶機
22.3.1  客戶機Daemon
22.3.2  安裝遠程文件系統(tǒng)
22.3.3  使用fstab文件
22.3.4  許可行選項
2.3.5  拆卸遠程文件系統(tǒng)
22.4  NFS服務器
22.4.1  服務器方Daemon 
22.4.2  共享和共享的文件系統(tǒng)
22.4.3  配置文件
22.4.4  使用share命令
22.5  NFS文件系統(tǒng)監(jiān)控、故障檢測恢復
22.6  自動安裝文件系統(tǒng)
22.6.1  automount命令
22.6.2  master映像
22.6.3  直接映像
22.6.4  間接映像
22.7  設置NFS服務器和客戶機
22.8  在非UNIX客戶機上使用NFS
22.9  小結
第23章 DNS
23.1  Internet簡史
23.2  域名服務概述
23.2.1  域結構
23.2.2  域結構
23.2.3  正式域名
23.3  DNS域名服務器
23.3.1  主域名服務器
23.3.2  輔域名服務器
23.3.3  Caching Only域名服務器
23.3.4  DNS詢問舉例
23.4  資源記錄
23.4.1  授權起始(SOA)節(jié)
23.4.2  域名服務器(NS)節(jié)
23.4.3  數(shù)據(jù)庫節(jié)
23.4.4  完整的區(qū)文件
23.5  配置DNS客戶機
23.6  配置DNS服務器
23.6.1  伯克利網際命名域(BIND)
23.6.2  啟動BIND
23.6.3  測試域名服務器
23.6.4  配置輔域名服務器
23.6.5  委托子域
23.6.6  設置郵件交換機
23.7  DNS的故障檢測、恢復和調試
23.8  小結
第24章  Apache Web服務器
24.1  理解Web服務器
24.1.1  HTTP
24.1.2  URL
24.1.3  CGI
24.2   Apache服務器的安裝
24.2.1  準備安裝服務器
24.2.2  獲得Apache服務器軟件
24.2.3  Apache模塊
24.2.4  編譯和安裝服務器
24.3  基本Apache配置
24.3.1  Apache配置文件
24.3.2  只用一個配置文件
24.4  高級Apache配置
24.4.1  用戶訪問控制
24.4.2  用戶個人的Web服務器
24.4.3  虛擬主機
24.4.4  代理服務器
24.5  啟動和終止Apache服務器
24.6  小結
第25章  Sendmail 和POP
25.1  電子郵件簡介
25.2  使用Email(MUA)
25.2.1  使用基于文本的MUA(mailx)
25.2.2  使用基于GUI的MUA(Netscape Messenger)
25.3  理解Email協(xié)議
25.3.1  SMTP協(xié)議簡介
25.3.2  SMTP傳輸過程
25.3.3  郵件頭語法
25.3.4  使用DNS進行郵件尋址和路由選擇
25.3.5  SMTP服務擴展
25.3.6  多用途的網際郵件擴充協(xié)議
25.4  Sendmail簡介
25.4.1  編譯Sendmail
25.4.2  Sendmail中DNS的角色
25.4.3  Sendmail別名
25.4.4  Sendmail配置文件
25.4.5  使用M4宏處理器
25.4.6  運行Sendmail
25.4.7  Sendmail的故障檢測與恢復
25.5  郵局協(xié)議
25.5.1  服務器上的POP
25.5.2  客戶機上的POP
25.6  小結
第26章  安全
26.1  物理級安全和安全策略
26.2  操作系統(tǒng)安全
26.3  使用好的口令
26.3.1  保護/etc/passwd文件
26.3.2  偽造登錄:口令竊賊
26.3.3  非必須的系統(tǒng)服務
26.3.4  撥入/撥出安全
26.4  審查和系統(tǒng)注冊文件
26.5  網絡安全
26.5.1  網絡探查者
26.5.2  拒絕服務攻擊
26.5.3  電子欺騙法治
26.5.4  報文過濾是第一道防線
26.5.5  什么是應用網關
26.6  使用ssh保障遠程管理的安全
26.6.1  Cpos
26.6.2  Satan
26.7  PGP
26.7.1  理解用公共和私有密鑰加密
26.7.2  如何獲得、編譯、配置PGP
26.7.3  使用PGP
26.7.4  解密PGP消息
26.8  CERT和其它Internet資源
26.9  小結
第7章  性能調整
27.1  性能調整過程
27.1.1  性能定義
27.1.2  分析數(shù)據(jù)
27.1.3  產生假設
27.1.4  測試和驗證
27.1.5  實現(xiàn)解決方案
27.2  性能策略
27.2.1  容量計劃
27.2.2  用RAID磁盤系統(tǒng)獲得最大性能
27.2.3  使用限額
27.2.4  用計帳方法跟蹤使用情況
27.3  常見性能瓶頸
27.3.1  系統(tǒng)硬件和外設
27.3.2  應用程序
27.3.3  內核
27.3.4  網絡
27.4  收庥統(tǒng)計結果:可用的工具
27.4.1  用ps和uptime獲取通用系統(tǒng)信息
27.4.2  用vmstat監(jiān)視器CPU和內存
27.4.3  用iostat監(jiān)視網絡接口
27.4.4  用netstat監(jiān)視網絡接口
27.4.5  用nfstat監(jiān)視NFS
27.4.6 用tcpdump或snoop監(jiān)視網絡
27.4.7   top命令
27.5  其它性能工具
27.5.1  Digital UNIX的性能管理器4.0D
27.5.2  SUN公司的SE Tookit和Virtual Adrian
27.6  小結
第五部分  附錄
附錄 A RFC
A.0  前言
A.1  RFC的有關信息
A.1.1  尋找RFC
A.1.2  Internet標準化過程
A.2  參考RFC(FYI)
A.3  RFC分類
A.3.1  有關RFC的RFC
A.3.2  一般Internet RFC
A.3.3  文件傳輸協(xié)議RFC
A.3.4  Finger RFC
A.3.5  Firewall RFC
A.3.6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RFC
A.3.7  Mail RFC
A.3.8  網絡文件系統(tǒng)RFC
A.3.9  點到點協(xié)議RFC
A.3.10  Telnet RFC
A.3.11  Word Wide Web RFC
附錄 B TCP-UDP公用端口
B.1  簡介
B.2  公用端口號
B.2.1  注冊的端口號
B.2.2  協(xié)議和服務名
附錄 C 詞匯表
附錄 D  CD-ROM上的內容
D.1  CD-ROM的頂層文件
D.2  CD-ROM上的軟件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