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幾千年來,名家輩出,代不乏人?!拔母铩遍g雖因浩劫中斷,“撥亂反正”后又得恢復。近十余年來,“書法熱”的蓬勃興起,參與書法活動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這無論是對于社會文化積累還是社會文明建設,都是大好事。但是,由于缺乏優(yōu)秀的師資和教材,不少很有天資的青少年,或在各類“學習班”為“江湖氣”及“玄學”所誤,或苦于自學難入門徑。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多熱衷于藝術創(chuàng)作和宏篇巨制,而不屑于普及的入門指導工作。湖北美術出版社卓有識見,擇定了《中國歷代書法名跡臨習指導》這樣一個好選題,并邀約雷志雄來主持這項工作。志雄棣隨我學書30余年,從一個少年成長為目前國內頗有影響的書法篆刻家,近年來有中國和日本書法研究的多部著作問世,又在好幾所大專院校兼任教學工作,具有豐富的創(chuàng)作實踐經驗、深厚的理論修養(yǎng)及教學經驗。由他來主持這項工作是很恰當?shù)娜诉x。在應邀之前,志雄來征求我的意見,我要他“不以善小而不為”。此后,他便在繁重的創(chuàng)作、研究和教學工作之余,接受了任務。首先,在選目中就體現(xiàn)了他的教學思想:重傳統(tǒng),重經典;編撰中又重技法,重規(guī)律。這樣就保證了這套《中國歷代書法名跡臨習指導》的正規(guī)化和實用性。讀者一冊在手,既不會誤入旁門左道,又能循序漸進,得入門徑。志雄在具體的講解中,又在強調用筆、結構等技術要求的同時,注意調動讀者的藝術想象,寓技于道,以論帶法,且時有發(fā)明。這種“是怎樣的”、“為什么要這樣”的教學方法,既實用,又不平庸。這套《中國歷代書法名跡臨習指導》的出版,對于書法的教和學都是有用的,我樂于向大家推薦。同時,我也呼吁出版、教育部門和書法家們都來關心普及工作,為我們的書法事業(yè)添一些小磚小瓦。徐三庚(1826-1890年),字辛榖,一字袖海,號井罍、上于、大橫,別號金罍山民、金罍道士、似魚室主、詵郭、余糧生。徐、徐三庚、徐三庚印、徐三庚私印、徐三庚唯印、徐三庚之印信、徐三庚字袖海、徐三庚唯慎之、徐三庚忠諫賢良之后、徐袖海、三庚私印、上于、上于父、上虞徐子、上虞徐三庚袖海、上虞徐三庚字袖海父、袖海、袖海書畫、袖海書畫之印、袖海詩書畫印、金罍、海鷗、袖中有東海,篆隸功力深厚、標新立異,印風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