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信息傳輸基礎

信息傳輸基礎

信息傳輸基礎

定 價:¥18.50

作 者: 歐陽長月主編;張捷,許宗澤編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信息傳輸系統(tǒng)

ISBN: 9787810125857 出版時間: 1995-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57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主要闡述和分析信息傳輸(包括模擬信息傳輸與數(shù)字信息傳輸,并以后者為主)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標。全書共分12章,包括信息傳輸?shù)幕靖拍?,信號和噪聲的分析與特性,各種信息傳輸系統(tǒng)的組成,調制解調原理及性能指標,多路和多址信息傳輸,同步,糾錯編碼和最佳接收等原理,以及有關信息論的基本知識。內容全面,敘述清楚,便于自學。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的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工程等專業(yè)類的本科生教材,亦可供從事相關專業(yè)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信息傳輸基礎》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0引言
    1.1信息與信息傳輸
    1.2信息傳輸系統(tǒng)的組成及其各部分的功用
    1.2.1模擬信息傳輸系統(tǒng)
    1.2.2數(shù)字信息傳輸系統(tǒng)
    1.3信息傳輸系統(tǒng)中的調制與信道
    1.3.1調制與解調的作用
    1.3.2信道簡述
    1.4信息傳輸系統(tǒng)的主要性能指標
    1.5信息傳輸技術發(fā)展概況
   第二章 信號和噪聲的分析與傳輸
    2.0引言
    2.1信號的頻譜分析
    2.1.1傅里葉級數(shù)與傅里葉變換
    2.1.2能量密度譜與功率密度譜
    2.2卷積與相關
    2.2.1卷積的定義與性質
    2.2.2相關的定義與性質
    2.3解析信號與希爾伯特(Hilbert)變換
    2.3.1解析信號及其性質
    2.3.2希爾伯特變換
    2.4確定信號通過線性系統(tǒng)的傳輸
    2.4.1線性時不變系統(tǒng)的傳輸特性
    2.4.2無失真?zhèn)鬏斚到y(tǒng)和理想低通濾波器
    2.4.3線性傳輸系統(tǒng)響應的能量密度譜與功率密度譜
    2.4.4帶通傳輸系統(tǒng)的響應
    2.5隨機過程及其通過系統(tǒng)的傳輸
    2.5.1隨機過程的概念
    2.5.2概率分布函數(shù)和概率密度函數(shù)
    2.5.3隨機過程的數(shù)字特征
    2.5.4平穩(wěn)隨機過程
    2.5.5高斯(正態(tài))隨機過程
    2.5.6平穩(wěn)隨機過程的功率密度譜
    2.5.7平穩(wěn)隨機過程通過系統(tǒng)的傳輸
    2.6噪聲及其特性
    2.6.1白噪聲與有色噪聲
    2.6.2窄帶噪聲及其特性
    2.6.3余弦信號加窄帶噪聲及其特性
    習題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幅度調制
    3.0引言
    3.1標準調幅(AM)
    3.1.1調幅信號的產生及時域表示式
    3.1.2調幅信號的頻譜
    3.1.3調幅信號的功率分配與調制效率
    3.2雙邊帶調制(DSB)
    3.2.1雙邊帶信號的時域表示式及頻譜
    3.2.2雙邊帶信號的產生
    3.3單邊帶調制(SSB)
    3.3.1單邊帶信號的頻域表示及濾波法形成
    3.3.2單邊帶信號的時域表示及相位法形成
    3.3.3單邊帶信號的混合法形成
    3.4殘留邊帶調制(VSB)
    3.4.1殘留邊帶信號的頻域表示及濾波法形成
    3.4.2殘留邊帶信號的時域表示及相移法形成
    3.5線性調制的一般模型
    3.6幅度調制信號的相干解調
    3.6.1相干解調的基本原理
    3.6.2相干解調中頻率和相位誤差的影響
    3.7幅度調制信號的非相干解調
    3.7.1標準調幅信號的包絡檢波
    3.7.2插入載波法解調
    3.8幅度調制系統(tǒng)的抗噪聲性能
    3.8.1信息傳輸系統(tǒng)抗噪聲性能分析的模型
    3.8.2相干解調的抗噪聲性能
    3.8.3非相干解調的抗噪聲性能
    3.8.4插入載波法解調的抗噪聲性能
    3.9幅度調制系統(tǒng)的性能比較
    3.9.1基帶傳輸系統(tǒng)(BB)的抗噪聲性能
    3.9.2幅度調制系統(tǒng)的性能比較
    習題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角度調制
    4.0引言
    4.1角度調制的基本概念
    4.1.1相位調制(PM)與頻率調制(FM)
    4.1.2單音調相與單音調頻
    4.2窄帶角度調制
    4.2.1窄帶調頻(NBFM)
    4.2.2窄帶調相(NBPM)
    4.3寬帶角度調制
    4.3.1寬帶調頻(WBFM,F(xiàn)M)
    4.3.2寬帶調相(WBPM,PM)
    4.4角度調制信號的產生與解調
    4.4.1角度調制信號的產生
    4.4.2角度調制信號的解調
    4.5角度調制系統(tǒng)的抗噪聲性能
    4.5.1相干解調的抗噪聲性能
    4.5.2非相干解調的抗噪聲性能
    4.5.3角度調制與幅度調制系統(tǒng)的性能比較
    4.6門限效應與擴展門限的解調方法
    4.6.1調角信號解調時發(fā)生的門限效應
    4.6.2擴展門限的解調方法
    4.7預加重和去加重技術的應用
    習題
    參考文獻
   第五章 脈沖調制
    5.0引言
    5.1采樣定理
    5.1.1低通信號采樣定理
    5.1.2帶通信號采樣定理
    5.2脈沖幅度調制(PAM)
    5.2.1PAM信號的產生與頻譜分析
    5.2.2PAM信號的解調
    5.2.3傳輸信道的帶寬
    5.2.4PAM系統(tǒng)的抗噪聲性能
    5.3脈沖寬度調制(PDM)與脈沖位置調制(PPM)
    5.3.1PDM與PPM信號的產生與頻譜分析
    5.3.2PDM與PPM信號的解調
    5.3.3傳輸信道的帶寬
    5.3.4PDM與PPM系統(tǒng)的抗噪聲性能
    5.4脈沖編碼調制(PCM)
    5.4.1PCM的基本概念
    5.4.2信號的量化與量化誤差
    5.4.3信號的編碼與譯碼
    5.4.4傳輸信道的帶寬
    5.4.5PCM系統(tǒng)的抗噪聲性能
    5.4.6多進制脈沖編碼調制(MPCM)
    5.5增量調制(DM,ΔM)
    5.5.1簡單增量調制
    5.5.2其他類型的增量調制
    5.6不同調制的傳輸系統(tǒng)的抗噪聲性能比較
    習題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數(shù)字信號的基帶傳輸
    6.0引言
    6.1數(shù)字基帶信號的形式及表示式
    6.1.1數(shù)字基帶信號的形式
    6.1.2數(shù)字基帶信號的時域和頻域表示式
    6.2數(shù)字基帶信號的傳輸與碼間干擾
    6.3數(shù)字基帶傳輸系統(tǒng)的理想傳輸函數(shù)
    6.3.1無碼間干擾的條件與奈奎斯特(Nyquist)準則
    6.3.2低通矩形傳輸函數(shù)與極限傳碼率
    6.3.3升余弦傳輸特性
    6.4數(shù)字基帶傳輸系統(tǒng)的誤碼率與眼圖
    6.4.1基帶傳輸系統(tǒng)的誤碼率
    6.4.2眼圖的概念
    6.5均衡原理
    6.5.1時域均衡的基本原理
    6.5.2時域均衡的實現(xiàn)
    6.6部分響應原理
    習題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數(shù)字信號的頻帶傳輸
    7.0引言
    7.1二進制幅移鍵控(2ASK)
    7.1.12ASK信號的產生
    7.1.22ASK信號的解調
    7.1.32ASK系統(tǒng)的抗噪聲性能
    7.2二進制頻移鍵控(2FSK)
    7.2.12FSK信號的產生
    7.2.22FSK信號的解調
    7.2.32FSK系統(tǒng)的抗噪聲性能
    7.3二進制相移鍵控(2PSK)與二進制差分相移鍵控(2DPSK)
    7.3.12PSK與2DPSK信號的產生
    7.3.22PSK與2DPSK信號的解調
    7.3.32PSK與2DPSK系統(tǒng)的抗噪聲性能
    7.3.4二進制數(shù)字調制系統(tǒng)的性能比較
    7.4多進制數(shù)字調制簡述
    7.4.1多進制幅移鍵控(MASK)
    7.4.2多進制頻移鍵控(MFSK)
    7.4.3多進制相移鍵控(MPSK)
    7.5數(shù)字調制技術的發(fā)展
    7.5.1最小頻移鍵控(MSK)
    7.5.2平滑調頻(TFM)
    7.5.3調制前高斯濾波的最小頻移鍵控(GMSK)
    習題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多路傳輸與多址傳輸
    8.0引言
    8.1信號分割的一般原理
    8.2頻分多路傳輸(FDM)
    8.2.1頻分多路傳輸原理及系統(tǒng)模型
    8.2.2頻分多路信號的特性
    8.2.3頻分多路信號對主載波的調制
    8.2.4頻分多路傳輸系統(tǒng)中的交叉干擾與抗嗓聲性能
    8.3時分多路傳輸(TDM)
    8.3.1時分多路傳輸原理及系統(tǒng)模型
    8.3.2時分多路信號的幀格式
    8.3.3時分多路傳輸系統(tǒng)的信道帶寬與路際串擾
    8.3.4時分多路信號對主載波的調制與系統(tǒng)的抗噪聲性能
    8.4多址傳輸簡述
    8.4.1頻分多址傳輸(FDMA)
    8.4.2時分多址傳輸(TDMA)
    8.4.3碼分多址傳輸(CDMA)
    8.4.4各種多址傳輸系統(tǒng)的性能比較
    習題
    參考文獻
   第九章 同步原理
    9.0引言
    9.1鎖相環(huán)的基本概念
    9.1.1鎖相環(huán)的組成及各環(huán)節(jié)的功能
    9.1.2鎖相環(huán)的相位模型與傳輸函數(shù)
    9.1.3鎖相環(huán)的性能
    9.1.4噪聲對鎖相環(huán)的作用與影響
    9.2載波同步
    9.2.1載波同步的方法
    9.2.2載波同步的性能及其對傳輸系統(tǒng)誤碼率的影響
    9.3位同步
    9.3.1位同步的方法
    9.3.2位同步的性能
    9.3.3相位誤差對傳輸系統(tǒng)誤碼率的影響
    9.4幀同步
    9.4.1幀同步的方法
    9.4.2幾種常用的幀同步碼
    9.4.3幀同步的保護
    習題
    參考文獻
   第十章 糾錯編碼
    10.0引言
    10.1糾錯編碼的基本概念
    10.1.1信道模型與錯誤圖樣
    10.1.2信道編碼的一般概念
    10.1.3信道編碼原理
    10.2線性分組碼
    10.2.1線性分組碼的基本概念
    10.2.2線性分組碼的生成矩陣與監(jiān)督矩陣
    10.2.3線性分組碼的譯碼、標準陣列和伴隨式
    10.2.4線性分碼的糾錯能力
    10.3循環(huán)碼
    10.3.1循環(huán)碼的定義與特性
    10.3.2循環(huán)碼的多項式表示
    10.3.3循環(huán)碼的生成多項式g(x)和監(jiān)督多項式h(x)
    10.3.4循環(huán)碼的編碼
    10.3.5循環(huán)碼的譯碼
    10.4卷積碼
    10.4.1卷積碼的基本概念
    10.4.2卷積碼的矩陣描述
    10.4.3卷積碼的編碼
    10.4.4卷積碼的譯碼
    習題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最佳接收原理
    11.0引言
    11.1最佳接收準則
    11.1.1最小錯誤概率準則
    11.1.2最大似然準則
    11.1.3最大輸出信噪比準則
    11.2匹配濾波式的最佳接收
    11.2.1匹配濾波器的導出
    11.2.2匹配濾波器的性質
    11.2.3用匹配濾波器組成的最佳接收機
    11.3相關檢測式的最佳接收
    11.4最佳接收機的抗噪聲性能
    11.4.1最佳接收機的錯誤概率
    11.4.2幾種常用數(shù)字調制系統(tǒng)的誤碼率
    習題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信息傳輸引論
    12.0引言
    12.1信息的定義與量度
    12.1.1消息、信號、信息和信息量
    12.1.2信息的量度
    12.1.3信息速率
    12.2離散信道與連續(xù)信道
    12.2.1離散信道與連續(xù)信道
    12.2.2熵函數(shù)
    12.2.3互信息
    12.2.4信道容量
    12.3信噪比與帶寬的互換
    12.4信源編碼簡介
    12.4.1信源編碼的基本概念
    12.4.2最佳非定長編碼的平均碼字長度
    12.4.3信源編碼的方法
    習題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