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體系結構上,基本上維持了1982年版本的原有框架。這是考慮到,一方面,目前國外出版的有關國際稅收書籍, 以從某一側面,如跨國公司收入與費用的分配問題、國際避稅和反避稅問題等進行實務性探討的居多,或者對某些國家稅收制度中的涉外法規(guī)進行介紹,但往往缺乏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在理論與實務并重方面也注意不夠。另一方面,從編者多年教學實踐的體會,感到現有的體系結構,尚能做到既使每一章的內容自成系統(tǒng),又不失為全書整體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對于上述國外同類書籍的不足之處,多少有了一點彌補。關于國際稅收概念的內涵, 目前國內外的看法還有分歧。本書對此所持的觀點,除在第一章第一節(jié)“什么是國際稅收”中,已作了較詳細的闡述以外,并將始終如一地把它貫穿于全書的各個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