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佛教佛學與中國近代詩壇

佛學與中國近代詩壇

佛學與中國近代詩壇

定 價:¥13.00

作 者: 王廣西著
出版社: 河南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近/現(xiàn)代

ISBN: 9787810411493 出版時間: 1995-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392頁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中心是佛學與詩,同時重視有關的文化背景。在盡量挖掘新的史料的前提下,無空言套語,更不是“以艱深文淺陋”,徒以冷詞拗句炫耀于世。本書沿用了敦煌那篇論文的標題,但在總體設計方面作了很大改動,擴大了論述面,加強了歷史的連貫感,同時也充實了不少新的史新,特別是有關寺院、詩僧、女詩人的史料,并涉及到佛學與“五四”時期新詩的關系。本書所論述的上限,由傳統(tǒng)的1840年上推至1800年左右,下限止于“五四”時期,個別章節(jié)的時間跨度更大一些。

作者簡介

  王廣西,1941年生,河南西峽人,1966年畢業(yè)于河南大學中文系,現(xiàn)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近代文學學會理事,著有《中國近代文學史》(合作)、《中國武術與武林氣質》、《左宗棠》、《河南風物志》(合作)等,編有《中國近代文學大系·散文集》第二卷、《論中國人現(xiàn)象》(合作)等,另發(fā)表論文四十余篇。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編 近代佛教與近代佛學
第一章 近代佛教概述
清代的佛教政策
民國時期的佛教政策
禪宗
華嚴宗
唯識宗
凈土宗
天臺宗
律宗
第二章 近代佛學特色
禪宗的衰微
從山林走向城市
由出世轉向入世
居士弘傳佛學
第二編佛學與俗界詩人
第三章 轉變時期(1800—1850年):
“莫將文字換狂禪”
乾嘉之際三詩人:張問陶、王曇、曾燠
嘉道之際三詩人:張廷濟、屠倬、阮元
龔自珍以儒入佛
魏源的禪詩及其凈土信仰
第四章 沉寂時期(1851—1890年):“菩薩亦可憐”
宋詩派的責難
俞樾的二重心態(tài)
第五章 高潮時期(1891—1905年):
“欲向文殊叩法門”(145)
譚嗣同:實干家兼詩人
梁啟超:“詩界革命”的理論家
黃遵憲:別創(chuàng)詩界的“霸才”
第六章 尾聲(1906—1918年):“一杵殘鐘搖夕陽”
沈曾植與袁昶
易順鼎的冷趣和冥想
南社諸詩人
第七章 佛學與女詩人
清代女詩人的群體性特征
女詩人學佛的幾種類型
釋道混一的顧春
其他女待人
第三編 僧人之詩
第八章 寺院詩系
一焦山詩系
天童詩系
三峰詩系
靈隱詩系
第九章 其他寺院詩歌活動舉隅
杭州秋雪庵的詩歌活動
對金陵大報恩寺塔的詠嘆
第十章 僧人與詩
八指頭陀的一流禪詩
蘇曼殊的心靈磨難
其他著名詩僧?
第四編 “五四”大潮中詩壇的變化
第十一章 佛學與詩的分離
從“神中的文學”到“人的文學”
佛學與新詩
關于哲學與文學關系的思考
主要征引書目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