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和鄧椿的《畫繼》是宋代的兩部重要畫史著作。郭若虛——生卒年不詳,山西太原人,是繼張彥遠后宋代著名美術史論家。唐張彥遠所著《歷代名畫記》,學者比之為畫史中的《史記》,而郭若虛所著《圖畫見聞志》,則可比之為畫史中的《漢書》。郭若虛的繪畫藝術理論思想,在繼承張彥遠理論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中國繪畫由唐而發(fā)展到五代北宋的藝術創(chuàng)作新成就,同時也是對北宋前期繪畫藝術發(fā)展實踐的較為全面深入的總結,在中國繪畫史及美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郭若虛高祖郭暉為后周將領,曾祖郭守文為北宋初重臣,初在西興供奉官,歷官北面行營都部署,贈待中,封譙王。至于郭若虛父名,文獻無載,僅知官位屬“少列”,精于繪畫鑒賞。郭若虛生平事跡,文獻所載較略。據宋王珪《華陽集·東平郡王追封相王謚考定墓志銘》,可知郭若虛乃宋宗宣相王趙允弼的女婿,娶相王第四女永安縣主為妻,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官供備庫使,熙寧四年(1071年)冬,任遼國使節(jié)接待官,與遼國副使邢希右縱論書畫。后又在西軍任左藏庫副使。熙寧七年(1074年),郭若虛為赴遼國賀正旦副使,次年,因出使遼國,從者遺失金酒器及叛逃事,被降官一級。晚年事跡不詳,郭若虛生平酷嗜繪畫藝術,尤精于畫論畫理,其成就集中體現(xiàn)于他的傳世名著《圖畫見聞志》。鄧椿,字公壽,蜀郡雙流人,官至通判。祖鄧洵武常知樞密院,其重畫學,爺鄧雍任侍郎及提舉官,曾監(jiān)修宮殿,得背壁郭熙畫甚多。他的家庭極富的收藏和他本人在南北宋間任官能見到當時的名畫跡,遂使他著成《畫繼》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