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佛教中國禪學通史

中國禪學通史

中國禪學通史

定 價:¥32.00

作 者: 高令印著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801235602 出版時間: 2004-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52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中國禪之根源:梵華禪源匯合;中國禪之習禪期:禪行多元;梵華禪之中間環(huán)節(jié)-理行皆入:楞伽禪學;中國禪之正式出現(xiàn)-佛性頓悟說:道生禪學;中國禪之形成-明心見性說:慧能禪學;南宗正宗地位之確立和中國禪之完善:神會禪學;中國禪學完整的義理體系和踐履規(guī)范之確立:圭峰禪學和百丈禪學;中國禪之公案化:禪宗五宗之七家禪學;中國禪之文字化:文字禪;中國禪之文化化:禪教儒道融會禪學;中國禪之現(xiàn)代化:人間禪學等到 【目 錄】 自序/1緒論/1一禪之含義/2二禪之分類/5三中國禪之境界/11四中國禪之文化價值/15第一章中國禪之根源:梵華禪源匯合/19一如來禪/20二祖師禪/63三禪宗是中國化的產物/76第二章中國禪之習禪期:禪行多元/83一羅什系/85二措安系/100第三章梵華禪之中間環(huán)節(jié)——理行皆入:楞伽禪學/129一楞伽禪是梵華禪(由重行到重理)之中間環(huán)節(jié)/130二楞伽宗與《楞伽經》/131三楞伽宗系別/136四重要楞伽師的生平和禪學/137第四章中國禪之正式出現(xiàn)——佛性頓悟說:道生禪學/213一中國禪之正式出現(xiàn)/214二竺道生及其禪學/215第五章中國禪之形成——明心見性說:慧能禪學/225一楞伽宗的分裂——禪宗的正式出現(xiàn)/226二慧能及其禪學/228第六章南宗正宗地位之確立和中國禪之完善:神會禪學/263一神會的生平事跡和南宗正宗地位之確立/264二立知見言說以見性/269三佛性非邊義即色/271四頓悟漸修/274五無念即莫作意/276六傳承問題/281第七章中國禪完整的義理體系和踐履規(guī)范之確立:圭峰禪學和百丈禪學/283一以禪為核心建立中國佛教義理體系和戒律規(guī)范是時代文化之需要/284二圭峰禪學/286三百丈禪學/311第八章中國禪之公案化:禪宗五宗七家禪學/319一由內證禪到公案禪/320二五宗七家形成及其共同特點/321三五宗七家主要禪師之禪學/325第九章中國禪之文字化:文字禪/367一由公案禪到文字禪/368二主要文字禪師/374第十章中國禪之文化化:禪教儒道融會禪學/393一禪教“以心宗要旨折中之”/395二禪(佛)儒一致/404第十一章中國禪之現(xiàn)代化:人間禪學/447一近現(xiàn)代禪宗概說/449二佛法世間覺/451三默照禪復興/456四禪凈結合/460五主要禪師/465結語/500附錄一楞伽宗和禪宗傳法世系表/505附錄二閩中禪門五宗源流表/511附錄三楞伽宗和禪宗大事年表/512

作者簡介

  高令印,1935年生,山東省陽谷縣。畢業(yè)于廈門大學歷史學系、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班。現(xiàn)任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副理事長,以及廈門市佛教文化學會會長、國際中國哲學會學術顧問等。曾任福建省高級職稱評委會委員。獲韓國“第4屆退溪學國際學術獎”、福建省政府“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武夷山申報世界文化自然遺產“突出貢獻獎”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學術事跡載入國內外數(shù)10種辭傳書中。主要教研朱子學、禪學。發(fā)表文章200多篇,出版專著《福建朱子學》、《朱熹事跡考》、《閩學概論》、《李退溪與東方文化》、《中國文化綱要》、《王廷相評傳》、《廈門宗教》、《游酢評傳》、《簡明中國哲學通史》等10部。銘曰:忍己恕人,心安道在;忌貳篤實,功到事成TOP目錄 自序緒論 一 禪之含義 二 禪之分類 三 中國禪之境界 四 中國禪之文化價值第一章 中國禪之根源:梵華禪源匯合 一 如來禪 二 祖師禪 三 禪宗是中國化的產物第二章 中國禪之習禪期:禪行多元 一 羅什系 二 措安系第三章 梵華禪之中間環(huán)節(jié)——理行皆入:楞伽禪學 一 楞伽禪是梵華禪(由重行到重理)之中間環(huán)節(jié) 二 楞伽宗與《楞伽經》 三 楞伽宗系別 四 重要楞伽師的生平和禪學第四章 中國禪之正式出現(xiàn)——佛性頓悟說:道生禪學 一 中國禪之正式出現(xiàn) 二 竺道生及其禪學第五章 中國禪之形成——明心見性說:慧能禪學 一 楞伽宗的分裂——禪宗的正式出現(xiàn) 二 慧能及其禪學第六章 南宗正宗地位之確立和中國禪之完善:神會禪學 一 神會的生平事跡和南宗正宗地位之確立 二 立知見言說以見性 三 佛性非邊義即色 四 頓悟漸修 五 無念即莫作意 六 傳承問題第七章 中國禪完整的義理體系和踐履規(guī)范之確立:圭峰禪學和百丈禪學 一 以禪為核心建立中國佛教義理體系和戒律規(guī)范是時代文化之需要 二 圭峰禪學 三 百丈禪學第八章 中國禪之公案化:禪宗五宗七家禪學 一 由內證禪到公案禪 二 五宗七家形成及其共同特點 三 五宗七家主要禪師之禪學 第九章 中國禪之文字化:文字禪 一 由公案禪到文字禪 二 主要文字禪師第十章 中國禪之文化化:禪教儒道融會禪學 一 禪教“以心宗要旨折中之” 二 禪(佛)儒一致第十一章 中國禪之現(xiàn)代化:人間禪學 一 近現(xiàn)代禪宗概說 二 佛法世間覺 三 默照禪復興 四 禪凈結合 五 主要禪師結語附錄一 楞伽宗和禪宗傳法世系表附錄二 閩中禪門五宗源流表附錄三 楞伽宗和禪宗大事年表 TOP 其它信息 裝幀:平裝頁數(shù):529 版次:1版開本:32正文語種:中文

圖書目錄

自序
緒論
 一 禪之含義
 二 禪之分類
 三 中國禪之境界
 四 中國禪之文化價值
第一章 中國禪之根源:梵華禪源匯合
 一 如來禪
 二 祖師禪
 三 禪宗是中國化的產物
第二章 中國禪之習禪期:禪行多元
 一 羅什系
 二 措安系
第三章 梵華禪之中間環(huán)節(jié)——理行皆入:楞伽禪學
 一 楞伽禪是梵華禪(由重行到重理)之中間環(huán)節(jié)
 二 楞伽宗與《楞伽經》
 三 楞伽宗系別
 四 重要楞伽師的生平和禪學
第四章 中國禪之正式出現(xiàn)——佛性頓悟說:道生禪學
 一 中國禪之正式出現(xiàn)
 二 竺道生及其禪學
第五章 中國禪之形成——明心見性說:慧能禪學
 一 楞伽宗的分裂——禪宗的正式出現(xiàn)
 二 慧能及其禪學
第六章 南宗正宗地位之確立和中國禪之完善:神會禪學
 一 神會的生平事跡和南宗正宗地位之確立
 二 立知見言說以見性
 三 佛性非邊義即色
 四 頓悟漸修
 五 無念即莫作意
 六 傳承問題
第七章 中國禪完整的義理體系和踐履規(guī)范之確立:圭峰禪學和百丈禪學
 一 以禪為核心建立中國佛教義理體系和戒律規(guī)范是時代文化之需要
 二 圭峰禪學
 三 百丈禪學
第八章 中國禪之公案化:禪宗五宗七家禪學
 一 由內證禪到公案禪
 二 五宗七家形成及其共同特點
 三 五宗七家主要禪師之禪學
第九章 中國禪之文字化:文字禪
 一 由公案禪到文字禪
 二 主要文字禪師
第十章 中國禪之文化化:禪教儒道融會禪學
 一 禪教“以心宗要旨折中之”
 二 禪(佛)儒一致
第十一章 中國禪之現(xiàn)代化:人間禪學
 一 近現(xiàn)代禪宗概說
 二 佛法世間覺
 三 默照禪復興
 四 禪凈結合
 五 主要禪師
結語
附錄一 楞伽宗和禪宗傳法世系表
附錄二 閩中禪門五宗源流表
附錄三 楞伽宗和禪宗大事年表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