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多年來社會各界對清華大學的認識和評價有片面和失當之處,人們對實然的清華還沒有一個相對準確的了解,編者從大量史料和當下的評論中精選出幾十篇最能說明問題的文章,合集成書。文章的作者都是與清華有密切關系的人,如羅家倫、梁實秋、楊振寧、葛兆光等。內容豐富,文章耐讀,是了解過去的清華與現實的清華的一個不錯的讀本。趙建林,1997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2001年獲哲學學士學位,同年入清華大學攻讀中國思想史碩士研究生,兼習法律。為人有“燕趙”遺風,深信魯迅先生所說“隨便翻翻”,喜歡讀書,喜歡隨心所欲寫點東西。著有詩集《芷園詩存》、散文集《芷園心史》、讀書札記《芷園沉思錄》等。清華被層層理想化,清華被掏空了內容,清華被當作參照物,清華被割斷于自己的歷史之外,真實的清華是什么樣子?一個曾就讀于北大、清華兩校的普通學子,心里刻著兩所大學的精神烙印,經過七年的碰撞與契合,鑄造出一種樸實而超邁的性格,他獎以他的視角向我們解讀清華。重溫這本書中的重要文獻和新近文章,會使我們得到精神上的引領和啟迪,更會使我們鼓起勇氣,增強信心,要讓大學成為全社會所依賴和敬重的精神家園:在這里他們可以尋求一片追求學問與真理的凈土,可以自由思想和質疑的空間,能夠補充營養(yǎng)和動力的加油站。如果沒有這樣的大學,我們還有什么不可以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