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走向光明

走向光明

走向光明

定 價:¥30.00

作 者: 張明金著
出版社: 黃河出版社
叢編項: 國民黨三軍大起義
標 簽: 國民黨軍

ISBN: 9787801521651 出版時間: 2000-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748頁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首次全面詳實地披露了解放戰(zhàn)爭期間國民黨軍隊中的愛國官兵,在我黨我軍統(tǒng)戰(zhàn)人員的幫助下,毅然起義,走向光明的壯舉。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張明金遼寧省寬甸 縣人。1954年2月出生,1972 年12月入伍。先后畢業(yè)于山 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陸軍指 揮學(xué)院參謀系、國防大學(xué)基 本二系、現(xiàn)為軍事科學(xué)院軍 事歷史研究部副師職研究員、 大校軍銜。已發(fā)表各類作品 300余萬字。其主要作品有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70 個軍》、《八路軍新四軍全面 抗戰(zhàn)實記》、《中華愛國將領(lǐng) 傳》、《落日下的龍旗》、《西京 風(fēng)云》等。是《北上先鋒》(7 集電視專題片)、《長征、英雄 的史詩》(16集電視專題片)、 《中國軍事史略》、《中國人民 解放軍七十年全紀錄》等作 品的主要撰稿人、是《中國軍 事百科全書·軍事歷史卷》的 編審之一。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 高樹勛首舉義旗 抗戰(zhàn)勝利之日,蔣介石電令高樹勛部原地待命,不準移地受 降。對此,高樹勛怒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高樹勛率部“借道”北上,通過“共軍”的地盤 派出使者潛赴 太行,與劉伯承、鄧小平密商?;饏f(xié)定 劉鄧大軍集結(jié)邯鄲古城,布下口袋陣 在激戰(zhàn)的前夜,劉伯承 勸告高樹勛: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面對即將舉行的起義,高樹勛卻又兒女情長。李達化裝成“國 軍”中校夜赴馬頭鎮(zhèn),送交劉、鄧首長親筆信,當面釋疑解難 高樹勛在內(nèi)戰(zhàn)前線首舉義旗。毛澤東電譽“凡屬血氣之倫,莫 不同聲擁護”,號召開展“高樹勛運動”,使迷惘中的國民黨官兵看 到通往光明的道路 第二章“持槍舞者”的最后詠嘆 善于投機鉆營的郝鵬舉自詡是“持槍舞者”,在“玩槍”這出戲 中,戲臺子越搭越大,卻從沒有看走眼,邁錯步 抗戰(zhàn)勝利了,慣于看風(fēng)使舵的郝鵬舉,在決定自己命運的三岔 路口又開始舉棋不定 經(jīng)過一番猶豫,他還是把自己的棋子放在 蔣介石的棋盤上 魯南地區(qū)戰(zhàn)云密布,一場大戰(zhàn)箭在弦上。受盡屈辱的郝鵬舉 本想密謀反蔣,卻被蔣介石推到了內(nèi)戰(zhàn)的前線 郝鵬舉走投無路,開始聽從陳毅的規(guī)勸:效仿高樹勛將軍,走 光榮起義的道路 郝鵬舉率部起義,卻擁兵自重,抗拒改造和整編,繼續(xù)玩弄兩 面派的手法,賊喊捉賊,制造新的“兵變” 郝鵬舉暗藏殺機,卻表現(xiàn)出一副“真誠革命”的樣子。企圖借 慶祝起義一周年,導(dǎo)演他的“鴻門宴” 郝鵬舉回心向惡,又添血債。11天后再次被俘,從此跳完了 他“持槍舞者”的最后舞步 第三章“揭和平之義旗” 第184師跨海遠渡,從“南國”來到“北國”,成了“道釘”被分散 釘在鞍(山)海(城)的鐵路線上 鞍山之戰(zhàn),第551團被殲。使遠道而來的“滇軍”看清:頑抗者 只有死路一條;投誠者才有光明大道 潘朔端不想“失去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決心走高樹勛的道路 棄守海城軍事要地,率部脫離內(nèi)戰(zhàn)前線 面對黑土地上的第一支起義武裝,朱德總司令馳電賀勉潘朔 端:揭和平之義旗,張滇軍之榮譽,全國人心,無不為之振奮 第四章“王家善,善哉” 上校副師長指揮少將師長,王家善為此大受刺激。兩個“學(xué) 生”的談話使王家善聽出了一點“共黨”的意思,但他還不想在這條 路上走得太遠 一個“被俘者”重回舊部,利用“雙重”身份,建立地下黨組織 打入“北辰同學(xué)會”,又同王家善之間開辟一條新的“情感熱線” 王家善以加強對遼河?xùn)|西交通要道防守為名,請命擴充實力 如愿以償。但是卻在嫡系的歧視中受盡了窩囊氣 王家善在同嫡系進行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中贏棋一著。為了 在共產(chǎn)黨的面前留條后路,卻不惜違抗“軍令’,私下放跑“策反者’ 高文浩四進營口,利用親情疏通起義渠道。王家善在以“祝 壽”為名的宴會上,終于決定“另找門路,換換防地” 遼南軍區(qū)司令員吳瑞林親臨敵營,兩次與王家善談判,達成具 體的起義協(xié)定。起義行動的口令是勝利——成功 王家善成功地導(dǎo)演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鴻門宴”,起義勝利 成功。在群眾的歡迎大會上,“王家善,善哉”這五個大字成為他終 生不敢忘懷的心之呼喚 第五章 榴花原是血染紅 黃樵松不想帶部下去太原送死,但軍命難違。小戰(zhàn)幾仗后,面 對閻錫山的討好吹捧卻喟然長嘆:就憑我這一燈油,還能熬幾天呢 面對“好兄弟”的無恥出賣,黃樵松泣血感嘆:紅似血,不是血; 忠奸不易識,是非難辨別 太原城勝利解放之日,戴炳南被捉拿歸案。徐向前發(fā)出布告: 殺戴祭黃以慰英靈,伸人民之公憤 第六章 泉城不再“搖擺” 吳化文在夾縫中茍且偷安,左右搖擺是他手中的一張“王牌”。 在內(nèi)戰(zhàn)再次爆發(fā)之際,中共不計前嫌,利用矛盾積極爭取 解放大軍攻城之日,一生搖擺的吳化文仍舉棋不定。面對戰(zhàn) 士在流血,宋時輪吼道:“先打他個烏龜不眨眼!” 一生搖擺的吳化文不再搖擺了,在關(guān)鍵時刻終于舉起義旗。 被俘后的王耀武卻氣惱地說:你起義時和我說一聲,我也起義不更 好嗎? 第七章 走出“死亡之城” 第60軍被推上了內(nèi)戰(zhàn)的第一線。面對分散駐防,屢遭打擊的 部下,軍長曾澤生卻成了一個只能圍著黃泥盆烤火取暖的“光桿司 令” 中共中央派出一批精兵強將“回娘家”,朱德戲稱自己也是半 個云南人,親筆致信滇系將領(lǐng)加入策反工作 解放大軍兵臨城下,將軍事打擊、政治攻勢、經(jīng)濟封鎖結(jié)合起 來,對長春實行久困長圍。曾澤生坐困孤城,陷入絕境 曾澤生在光明與黑暗的殊死搏斗中,分清善惡,看到光明,先 后召開7次秘密會議,終于策劃起義成功 曾澤生派出“使者”求和,決心舉起“反蔣起義”的旗幟,率部走 出“死亡之城”,迎接新生 第八章 大東北,硝煙盡掃 遼沈戰(zhàn)役勝利在即,孤城沈陽陷入重圍,策動國民黨守軍起 義,解放沈陽已是水到渠成之勢 總司令衛(wèi)立煌倉皇出逃,沈陽城群龍無首。面對逼宮起義的 部下,新任司令周福成頹然自語:“反正我至死不投降……” 許賡楊為防不測,清除“靠不住的人”。在其防區(qū)讓開一廂,北 路進攻開始毫無阻擋地向沈陽市中心突進 趙國屏率第53軍殘留官兵投誠,周福成最終還是放棄了“死 也不投降”的誓言,隨殘部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神通廣大的地下黨控制了兩個“總隊”,使警衛(wèi)沈陽城的“御林 軍”成為解放沈陽城的“內(nèi)應(yīng)” 沈陽城敗兵如潮,殘留官兵自動放下武器,紛紛走向起義投誠 的道路,“奉天”城宣告解放 第九章 大戰(zhàn)之際槍無聲 在淮海大地上空戰(zhàn)云密布的關(guān)鍵時刻,周恩來電示華東局,決 定啟用潛伏敵營二十年的內(nèi)線,策應(yīng)淮海戰(zhàn)役 何基灃將計就計,以靜制動。在決定何去何從的會議上,有人 高聲喊出:出路只有一條——“講和” 張克俠被困徐州,與馮治安斗智斗勇,巧妙周施,沖出牢籠,率 部在百里運河防線舉起義旗 第十章 塹斷淮海無歸路 廖運周潛伏敵營二十二年,想早日回到革命隊伍中來。鄧小 平指示:你們是一枚極其重要的棋子,要在最有利的時機,發(fā)揮最 大的作用 在淮海戰(zhàn)役的最關(guān)鍵時刻,黃維破釜沉舟,準備突圍。廖運周 將計就計,自報奮勇,爭當開路先鋒,率部“突圍” 黃維拿出“藏之久矣”的白蘭地為廖運周突圍送行。在黎明之 際,廖卻率部“突圍”來到解放區(qū) 第十一章 北平,打開和平之門 傅作義致電毛澤東,譏笑“共軍”不是“國軍”的對手,最終自己 卻成為“共軍”的“籠中之鳥” 傅作義面對共產(chǎn)黨人的策反顧慮重重。當他得知自己的女兒 也是共產(chǎn)黨人時,不再觀望動搖,表示“和談”問題可以考慮 毛澤東從“西線開刀”的戰(zhàn)略恰中要害,解放軍從西線兵臨城 下。傅作義向身邊的親信提出:北平“和平”了,你們跟不跟我? 傅作義收到蔣介石的親筆信,處在極度苦悶矛盾之中;毛澤東 提出北平和談的六點意見,敦促傅再派代表出城談判 傅作義在猶豫觀望中,丟掉了“固若金湯”的天津,卻加速了北 平的和平解放 毛澤東電告傅作義:下決心履行協(xié)議,我們決不會 虧待你 北平,打開和平之門。各民主黨派聯(lián)名電賀:古都兵不血刃而 告光復(fù),武力彪炳,空前未有 傅作義發(fā)表和平通電推動全國和平進程。毛澤東贊譽:北平 問題的和平解決,貴將軍與有勞績 第十二章 無恥的出賣 蔣介石點名陳儀人主浙江,想為自己隔江而治保住一塊地盤。 陳儀卻將計就計,把自己的“生意”做大,準備為以后的起義建立一 塊基地 善良的“恩師”決不相信會被至愛的“弟子”出賣,這是陳儀人 生最后的一幕悲劇。一個真誠的共產(chǎn)黨人在苦諫之后,向“老朋 友”做最后的訣別 陳儀身陷囹圄,至死不屈。湯恩伯在“法庭”上,面對恩師,臉 如灰土不敢指證。走上刑場的花甲老人頻頻高呼:“人死,精神不 死!” 第十三章 告別“總統(tǒng)府” 王晏清在多事之秋,接到蔣介石的電召,由北平到南京受領(lǐng) “御林軍教頭”要職。而此時他心中想到的卻是如何離蔣而去 “正是春雷動地時,城頭已聞戰(zhàn)馬嘶?!蓖蹶糖迤綍r最為欣賞的 這兩句古詩,成為起義行動的暗號。但由于言行不慎,泄露天機 忽遭囚禁 衛(wèi)戍副總司令的意外“救駕”,使王晏清虎口脫險。帶著這個 不解之“謎”,王晏清當機立斷,連夜率部北渡長江,終見光明 第十四章“太子軍”出走 蔣介石隱而未退,溪口小鎮(zhèn)取代了南京。預(yù)干總隊作為他的 “太子軍”也從南京調(diào)到嘉興,屏護在他的左右 蔣介石接到軍統(tǒng)特務(wù)的密報,懷疑有加,對賈亦斌召而不見 卻用一紙調(diào)令解除了賈的職務(wù) 賈亦斌率“太子軍”起義,以“行軍演習(xí)”為名離“家”出走,率部 奔向解放區(qū),給蔣氏父子當頭一棒 第十五章 走出“天塹” 要塞司令戴戎光無法想象到,自己視為“心腹”的一班人馬,竟 是中共地下黨的核心組織成員 面對江陰要塞的天塹雄關(guān),湯恩伯知道“共軍”也在打這里的 主意。他在反復(fù)視察后對戴戎光又面授機宜:“小心‘紅帽子”的破 壞……” 解放大軍橫渡長江之夜,江陰要塞起義一舉成功。粟裕站在 黃山炮臺,面對起義的官兵揮手致意:你們從此也走出“天塹”,回 到人民懷抱 第十六章 大同,走向“大同” 解放軍長圍久困,大同守軍陷入絕境,面臨一守、二逃、三投降 這三條道路的選擇,猶豫不定,惶惶不可終日 “解放者”人城耐心做爭取工作,困守大同的人開始同床異夢。 孟祥祉宣稱“誓與大同共存亡”已是孤掌難鳴 大同守軍請求和平改編,卻又玩弄花樣,企圖頑抗。解放軍執(zhí) 行寬大政策,四次勸降,大同終于走向“大同” 第十七章 新鄉(xiāng)的新生 國民黨第40軍被切斷逃路,困守新鄉(xiāng)孤城,在四面楚歌之中 軍長李振清以治傷為名臨陣遠逃 在積極策反,多層次分化瓦解中,曾是軍統(tǒng)的“女特工”徐緒景 出手不凡,規(guī)勸第40軍首任軍長龐炳勛的“公子”、少時同窗龐慶 振率團先起義 大軍壓境卻“圍而不打”,為避免流血,“共軍表弟”深入虎穴對 “國軍表兄”進行規(guī)勸,迫使新鄉(xiāng)守軍接受改編 第十八章 金口化金戈 解放軍兵分三路,開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壯舉。張軫面對 連戰(zhàn)皆輸,急劇變化的中原戰(zhàn)局,開始考慮如何改弦,另找出路 在亂事之秋,張軫不想玩“空手道”,極力擴充實力:“進”可做 起義的資本;“退”可做向蔣介石討價的“本錢” 張軫對大勢已去的蔣家王朝徹底失去信心,對起義“投共”又 心存疑慮。在去意彷徨之際,想在第三條道路上試試 張軫巧施“敗走計”,率部撤至武昌等待起義良機。他告知部 下:“我決不會學(xué)楚霸王,扔下你們投江而死的 白崇禧拿出“誘殺令”,欲擒故縱。張軫計高一籌,將計就計 機智脫險,趕回金口舉起義旗 第十九章“歧路原應(yīng)早回頭” 張權(quán)周旋敵營18年,在抗戰(zhàn)勝利之時,要求加人中共組織。 周恩來轉(zhuǎn)告:你不入黨所起的作用會更大 張權(quán)策劃上海起義的大計實施在即,卻被一個見利忘義的無 恥之徒出賣。蔣氏父字恐怕“西安事變”重演,倉皇逃離大上海 在大上海解放的前夜,張權(quán)高呼:“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壯烈牲犧,實踐了他曾“求之而不可得”的“正氣”精神 第二十章 大上海,不再言戰(zhàn) 蔣介石提出“保衛(wèi)大上?!保粶鞑渖虾J恰颁撹F陣地”;劉昌 義卻“人在曹營心在漢”,開始考慮“相機起義,迎接解放” 湯恩伯在解放軍的凌厲攻勢下倉惶出逃。劉昌義臨危受命 掩護總撤退,卻為他策動起義創(chuàng)造了契機 中共中央為了保全大上海免遭戰(zhàn)火的破壞,激烈殘酷的攻堅 作戰(zhàn)竟“不準開炮”。解放軍的鮮血染紅了蘇州河畔 面對戰(zhàn)士在流血,陳毅憤怒指出:大上海不應(yīng)該再是流血之 地。劉昌義遵從陳毅的規(guī)勸,決定“順乎民心,及時反正,做個明白 人” 第二十一章 來自“大本營”的槍聲 一個與中共失去聯(lián)系的少將高參,開始尋找機會回“老家”。 在國民黨的大后方,串連愛國將領(lǐng)醞釀聯(lián)合起義行動 薛岳察覺部下起義動向,欲“調(diào)虎離山”,電令保安第13團換 防。團長曾天節(jié)順勢用兵,以調(diào)防為名集結(jié)部隊率先起義 一個精心策劃的起義,在國民黨的大后方悄悄地進行。伴著 人民解放軍逼近的腳步,粵東和平解放 第二十二章 塞外雁歸來 北平宣告和平解放,毛澤東又提出“綏遠方式”,為更好地解決 綏遠問題指明了方向。使困守綏遠的董其武看到光明和希望 “和平使者”血灑邊塞。毛澤東指出:事情是有曲折的。綏遠 解放,用綏遠方式不變 傅作義受毛澤東委托,親自赴綏促成起義,“禮送”軍令部長出 境,徹底粉碎蔣介石破壞綏遠和平起義的陰謀 董其武正式宣告綏遠和平解放;傅作義欣慰:塞外烽煙已凈 在虎堂壩下,郭汝瑰率起義官兵莊嚴地舉行誓師大會 第三十章“天府”在易幟(二) “綏署副主任”、“兵團副司令”為爭取帶兵權(quán),不再賦閑無事 在中共地下黨員的陪同下,積極要求回部任職 解放軍兵臨城下,董宗珩建議“走和平起義”道路,楊森怒斥 “晚節(jié)不保!”自己卻連夜包乘飛機逃往臺灣 兵團司令官孫元良帶著姘頭在戰(zhàn)火紛飛中“設(shè)宴”討好部下 卻無人“賞臉”光顧,氣得吼道:這不成了反叛了嗎 孫元良在困獸猶斗中成了孤家寡人,只好單車夜遁,倉皇出 逃。董宗珩起義心切,借用電臺發(fā)出起義通電 第三十一章 雪域高原彩云歸 中共中央爭取和平解放西藏極盡斡旋之力。格達活佛為祖國 統(tǒng)一大業(yè)傳經(jīng)說法,慘遭殺害 解放軍發(fā)起昌都戰(zhàn)役,大軍所到之處如行云過水,勢不可擋。 德格·格桑旺堆排除重重阻撓,在寧靜城決定起義 阿沛力主和平解放西藏,率先掛出和平的哈達,促使噶廈政府 順應(yīng)形勢,歸順政府?!敖鹬楝斆住焙推竭M入雪域高原 附錄:國民黨陸軍起義,投誠大事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