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lP組播的基本原理
第1章 組播介紹
1. 1 IP組播簡史
1. 2 IP組播的正面討論
1. 2. 1 帶寬
1. 2. 2 服務器負載
1. 2. 3 網絡負載
1. 3 IP組播的反面
1. 3. 1 不可靠的信息包傳送
1. 3. 2 信息包復制
1. 3. 3 網絡阻塞
1. 4 組播應用
1. 4. 1 多媒體會議
1. 4. 2 數據分發(fā)
1. 4. 3 實時數據組播
1. 4. 4 游戲和仿真
1. 5 因特網的組播主干(MBone)
1. 5. 1 MBone會議
1. 5. 2 MBone歷史
1. 5. 3 今天的Mbone體系結構
1. 5. 4 明天的MBone體系結構
1. 6 小結
第2章 組播基礎
2. 1 組播地址
2. 1. 1 IP D類地址
2. 1. 2 組播地址分配
2. 1. 3 管理權限的組播地址
2. 2 組播MAC地址
2. 2. 1 以太網組播MAC地址映射
2. 2. 2 FDDI組播MAC地址映射
2. 2. 3 令牌環(huán)網組播MAC地址映射
2. 3 組播分布樹
2. 3. 1 有源樹
2. 3. 2 共享樹
2. 4 組播轉發(fā)
2. 4. 1 逆向路徑轉發(fā)
2. 4. 2 組播轉發(fā)緩存
2. 4. 3 TTL聞
2. 4. 4 管理權限的邊界
2. 5 組播路由協議分類
2. 5. 1 密集模式協議
2. 5. 2 稀疏模式協議
2. 5. 3 鏈路狀態(tài)協議
2. 6 小結
第3章 因特網組管理協議
3. 1 IGMP版本1
3. 1. 1 IGMPvl消息格式
3. 1. 2 IGMPvl查詢—響應過程
3. 1. 3 報告抑制機理
3. 1. 4 IGMPvl查詢器
3. 1. 5 IGMPvl加人過程
3. 1. 6 IGMPvl脫離過程
3. 2 IGMP版本2
3. 2. 1 IGMPv2消息格式
3. 2. 2 查詢—響應調整
3. 2. 3 IGMPv2離開組信息
3. 2. 4 IGMPv2指定組查詢信息
3. 2. 5 IGMPv2離開過程
3. 2. 6 查詢選擇過程
3. 2. 7 早期的IGMPv2實現
3. 3 IGMPvl-IGMPv2互操作性
3. 3. 1 版本2主機/版本1路由器互操作性
3. 3. 2 版本1主機/版本2路由器
3. 3. 3 混合版本1和版本2路由器的互操作性
3. 4 IGMPv3的可能性
3. 5 小結
第4章 多媒體組播應用
4. 1 實時傳輸協議
4. 1. 1 把RTP和RTCP用于音頻會議的一個例子
4. 1. 2 RTP控制協議
4. 2 會話公告協議
4. 2. 1 SAP公告
4. 2. 2 SPA帶寬限制
4. 3 會話描述協議
4. 3. 1 SDP信息格式
4. 3. 2 SDP信息描述類型
4. 3. 3 SDP描述舉例
4. 4 MBone多媒體會議應用
4. 4. 1 SDR———會話目錄工具
4. 4. 2 VAT———MBone多媒體音頻工具
4. 4. 3 VIC——MBone多媒體視頻工具
4. 4. 4 WB——共享的白板工具
4. 5 小結
第二部分 組播路由選擇協議概述
第5章 距離向量組播路由選擇協議
5. 1 DVMRP鄰居發(fā)現
5. 2 DVMRP路由表
5. 3 交換DVMRP路由報告
5. 4 DVMRP截斷廣播樹
5. 5 DVMRP組播轉發(fā)
5. 6 DVMRP剪枝
5. 7 DVMRP嫁接
5. 8 DVMRP可擴展性
5. 9 小結
第6章 PIM密集模式
6. 1 PIM鄰居發(fā)現
6. 1. 1 PIM Hello消息
6. 1. 2 PIM—DM源分布樹
6. 2 PIM-DM組播轉發(fā)
6. 3 PIM-DM剪枝
6. 3. 1 剪枝否決
6. 3. 2 剪枝延遲累加
6. 4 PIM-DM聲明
6. 5 PIM—DM嫁接
6. 6 未來PIM增強. 狀態(tài)刷新
6. 7 PIM-DM擴展性
6. 8 小結
第7章 PIM稀疏模式
7. 1 顯式加人模型
7. 2 PIM—SM共享樹
7. 2. 1 共享樹加人
7. 2. 2 共享樹剪枝
7. 3 PIM-SM最短路徑樹
7. 3. 1 最短路徑樹加入
7. 3. 2 最短路徑樹剪枝
7. 4 PIM加入/剪枝消息
7. 5 PIM—SM狀態(tài)刷新
7. 6 源注冊
7. 6. 1 PIM注冊消息
7. 6. 2 PIM保留消息
7. 6. 3 源注冊示例
7. 7 最短路徑樹切換
7. 7. 1 SPT切換示例
7. 7. 2 從共享樹上剪枝源
7. 8 PIM-SM指定路由器
7. 8. 1 指定路由器的作用
7. 8. 2 指定路由器失敗
7. 9 BP發(fā)現
7. 10 PIM—SM適用性/可擴展性
7. 11 小結
第8章 CBT
8. 1 CBT概述
8. 2 加入共享樹
8. 2. 1 瞬態(tài)
8. 2. 2 轉發(fā)緩存
8. 2. 3 組播轉發(fā)
8. 2. 4 非成員的發(fā)送
8. 3 CBT狀態(tài)維護
8. 3. 1 回波請求消息
8. 3. 2 回波響應消息
8. 3. 3 清洗樹消息
8. 4 剪枝共享樹
8. 5 CBT指定路由器
8. 5. 1 CBT Hello協議
8. 5. 2 DR加入代理
8. 6 核心路由器發(fā)現
8. 7 CBT版本3
8. 8 CBT適用性/可擴展性
8. 9 小結
第9章 開放式組播最短路徑優(yōu)先
9. 1 MOSPF區(qū)內組播路由
9. 1. 1 組成員關系鏈路狀態(tài)通告
9. 1. 2 區(qū)內最短路徑樹
9. 1. 3 M0SPF轉發(fā)緩存
9. 2 M0SPF區(qū)間組播路由選擇
9. 2. 1 組播邊界路由器
9. 2. 2 區(qū)間組成員關系匯總
9. 2. 3 通配的組播接收站點
9. 3 M0SPF自治系統(tǒng)間組播路由
9. 3. 1 組播自治系統(tǒng)邊界路由器
9. 4 M0SPF適用性/可擴展性
9. 5 小結
第三部分 Cisco組播網絡的實現
第10章 使用PIM密集模式
10. 1 PIM—DM設置
10. 2 PIM—DM狀態(tài)規(guī)則
10. 2. 1 PIM-DM(*, G)狀態(tài)規(guī)則
10. 2. 2 PIM—DM(S, G)狀態(tài)規(guī)則
10. 2. 3 PM—DM狀態(tài)維護規(guī)則
10. 3 PIM-DM狀態(tài)項
10. 3. 1 PIM-DM狀態(tài)標志
10. 3. 2 PIM—DM狀態(tài)實例
10. 4 PIM轉發(fā)
10. 5 PIM—DM擴散
10. 6 PIM—DM剪枝
10. 7 密集模式嫁接
10. 8 新的PIM鄰居的鄰接性
10. 9 小結
第11章 使用PIM稀疏模式
11. 1 配置PIM—SM
11. 2 PIM-SM狀態(tài)規(guī)則
11. 2. 1 PIM—SM(*, G)狀態(tài)規(guī)則
11. 2. 2 PIM-SM(S, G)狀態(tài)規(guī)則
11. 2. 3 PIM—SM出口規(guī)則
11. 2. 4 PIM—SM出口計時器
11. 2. 5 PIM—SM狀態(tài)維護規(guī)則
11. 2. 6 特殊PIM—SM(S, G)職位狀態(tài)規(guī)則
11. 3 PIM-SM狀態(tài)項
11. 3. 1 PIM—SM狀態(tài)標志
11. 4 加人共享樹
11. 5 PIM注冊過程
11. 5. 1 接收者首先加入
11. 5. 2 源首先注冊
11. 5. 3 沿著SPT的接收者
11. 6 SPT—Switchover
11. 6. 1 超過SPT—Threshold
11. 6. 2 SPT—Switchover過程
11. 6. 3 SPT—Switchback過程
11. 7 剪枝
11. 7. 1 剪枝共享樹
11. 7. 2 剪枝源樹
11. 8 PIM—SM特殊情況
11. 8. 1 未預見的數據到達
11. 8. 2 RP on a Stick
11. 8. 3 調頭路由器
11. 8. 4 Proxy-加入消息計時器
11. 9 小結
第12章 PIM匯合點
12. 1 自動RP
12. 1. 1 自動RP介紹
12. 1. 2 配置自動RP候選取
12. 1. 3 配置自動RP映射代理
12. 1. 4 用多個映射代理進行冗余備份
12. 1. 5 使用多個RP進行冗余備份
12. 1. 6 稀疏-密集模式的產生
12. 1. 7 簡單的自動RP配置
12. 1. 8 自動凹網絡中的RP Failover
12. 1. 9 限制自動RP消息
12. 1. 10 防止候選RP的欺騙
12. 2 PIMv2自舉路由器機制
12. 2. 1 PIMv2自舉路由器介紹
12. 2. 2 配置PIMv2候選RP
12. 2. 3 配置PIMv2候選BSR
12. 2. 4 用多個候選取實現冗余和RP負載均衡
12. 2. 5 RP選擇—RP哈希算法
12. 2. 6 用多個侯選BSR實現冗余
12. 2. 7 PIMv2 BSR網絡中的RP Failover
12. 2. 8 限制BSR消息
12. 3 RP的放置和調整
12. 3. 1 選擇RP的位置
12. 3. 2 RP資源需求
12. 3. 3 強制組按密集模式操作
12. 3. 4 使組處于稀疏模式
12. 4 小結
第13章 連接DVMRP網絡
13. 1 Cisco DVMRP的互操作性
13. 1. 1 啟動DVMRP互操作性
13. 1. 2 PIM-DVMRP相互作用
13. 3 DVMRP路由交換
13. 3. 1 通告連接路由(缺省行為)
13. 3. 2 DVMRP路由的聚類
13. 3. 3 控制DVMRP路由通告
13. 3. 4 控制DVMRP路由接受
13. 3. 5 調整缺省的DVMRP距離
13. 3. 6 調整DVMRP尺度
13. 3. 7 特定的MBone特征
13. 4 PIM—DVMRP邊界問題
13. 4. 1 單播—組播的一致性
13. 4. 2 PIM-SM問題
13. 5 DVMRP網絡連接舉例
13. 5. 1 物理上一致的網絡
13. 5. 2 獨立的MBone路由器
13. 6 調試訣竅
13. 6. 1 檢驗DVMRP隧道狀況
13. 6. 2 檢查DVMRP路由交換
13. 7 小結
第四部分 第2層的組播
第14章 校園網上的組播
14. 1 平整地球協會
14. 2 局域網交換機的特性
14. 2. 1 廣播/組播擴散
14. 2. 2 抑制組播擴散
14. 3 IGMP竊聽
14. 3. 1 用IGMP竊聽方式加入一個組
14. 3. 2 IGMP的性能影響
14. 3. 3 在IGMP竊聽方式下離開組
14. 3. 4 用IGMP竊聽維護組
14. 3. 5 IGMP竊聽及只發(fā)送的源
14. 3. 6 用IGMP探測路由器
13. 3. 7 IGMP竊聽小結
14. 4 Cisco組管理協議
14. 4. 1 CGMP消息
14. 4. 2 用CGMP加入組
14. 4. 3 用CGMP維護組
14. 4. 4 用CGMP離開組
14. 4. 5 CGMP本地離開處理
14. 4. 6 CGMP的性能影響
14. 4. 7 CGMP和只發(fā)送的源
14. 4. 8 用CGMP探測路由器
14. 4. 9 CGMP小結
14. 5 局域網交換的其他問題
14. 5. 1 IGMPvl離開延遲問題
14. 5. 2 交換機之間的鏈路問題
14. 5. 3 路由器核心交換機問題
14. 6 小結
第15章 NBMA網絡的組播
15. 1 傳統(tǒng)的NBMA網絡
15. 2 傳統(tǒng)NBMA網上的組播
15. 2. 1 偽廣播
15. 2. 2 PIM和NBMA網絡部分網格
15. 2. 3 PIM NBMA模式
15. 2. 4 NBMA網絡上的Auto—RP
15. 3 AIM NBMA云塊上的組播
15. 3. 1 ATM點到多點廣播虛電路
15. 3. 2 每組ATM點到多點VC
15. 3. 3 PIM多點信令
15. 3. 4 限制PTM多點VC的數量
15. 3. 5 調試ATM點到多點虛電路
15. 4 ATM網上的經典IP
15. 5 小結
第五部分 組播的高級課題
第16章 組播流量管理
16. 1 控制組播使用的帶寬
16. 1. 1 使用速率限制的帶寬控制
16. 1. 2 劃分區(qū)域的帶寬控制
16. 1. 3 配置區(qū)域劃分
16. 1. 4 區(qū)域劃分和BSR
16. 2 組播信息路徑控制
16. 2. 1 RPF信息的替換源
16. 2. 2 信息管理示例
16. 3 利用GRE隧道的組播負載分攤
16. 3. 1 配置組播負載分攤
16. 3. 2 進程與快速交換的比較
16. 4 廣播到組播的轉換
16. 5 小結
第17章 域間組播路由選擇
17. 1 域間組播路由選擇問題
17. 2 多協議BGP
17. 2. 1 多協議BGP的新屬性
17. 2. 2 CISC0的MBGP實現
17. 2. 3 MBGP示例
17. 3 組播源發(fā)現協議
17. 3. 1 簡史
17. 3. 2 MSDP概念
17. 4 未來協議
17. 4. 1 邊界網關組播協議
17. 4. 2 組播地址設置聲明
17. 5 小結
第六部分 附 錄
附錄A PIM包格式
A. 1 PIMv2包頭
A. 2 地址編碼
A. 2. 1 單播地址編碼
A. 2. 2 組地址編碼
A. 2. 3 源地址編碼
A. 3 Hello消息
A. 4 注冊消息
A. 5 注冊終止消息
A. 6 加人/剪枝消息
A. 7 Bootstrap消息
A. 8 聲明消息
A. 9 嫁接消息(僅僅用于密集模式)
A. 10 嫁接應答消息(僅僅用于密集模式)
A. 11 候選RP通告
A. 12 PIMvl與PIMv2包之間的差別
A. 12. 1 PIMvl包頭
A. 12. 2 PIMvl地址編碼
A. 12. 3 不在PIMv2中使用的PIMvl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