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CorelDRAW9簡介
1.1 概述
1.2 運行CorelDRAW9系統(tǒng)
1.2.1 啟動系統(tǒng)
1.2.2 進入繪圖界面
1.3 CorelDRAW9的新功能
1.4 小結
第二章 系統(tǒng)安裝
2.1 系統(tǒng)要求
2.1.1 軟件要求
2.1.2 硬件要求
2.2 安裝過程
2.3 小結
第三章 CorelDRAW9的界面和幫助
3.1 界面
3.1.1 標題欄
3.1.2 菜單
3.1.3 狀態(tài)欄
3.1.4 繪圖窗口
3.1.5 泊塢窗口
3.1.6 工具欄和工具箱
3.1.7 網絡、標尺和輔助線
3.1.8 滾動條和頁碼計數器
3.1.9 調色板
3.2 應用幫助
3.2.1 查看、復制和打印幫助主題
3.2.2 在幫助主題中添加批注和書簽
3.2.3 設置幫助主題的字體和顯示方式
3.2.4 使用屏幕提示
3.2.5 使用繪圖指導
3.2.6 使用網絡幫助
3.3 小結
第四章 CorelDRAW9的入門操作
4.1 建立新繪圖
4.2 打開繪圖
4.3 保存和關閉繪圖
4.4 備份處理
4.5 退出系統(tǒng)
4.6 小結
第五章 設置繪圖
5.1 頁面設置
5.1.1 設置頁面大小和方向
5.1.2 自定義頁面
5.1.3 設置分辨率和背景
5.1.4 設置版面的樣式
5.1.5 定義標簽
5.2 處理多頁文檔
5.3 設置樣式模板
5.4 設置測量和對齊工具
5.4.1 輔助線和網絡
5.4.2 標尺
5.5 繪圖瀏覽
5.5.1 縮放和平移
5.5.2 設置視圖質量
5.5.3 全屏預覽
5.5.4 視圖管理器
5.6 保存新文檔的設置
5.7 小結
第六章 繪制基本圖形
6.1 繪制直線、曲線
6.1.1 手繪工具
6.1.2 貝塞爾工具
6.1.3 自然筆工具
6.1.4 度量工具和連線工具
6.2 繪制矩形和正方形
6.3 繪制橢圓和圓
6.4 繪制多邊形和星形
6.4.1 繪制多邊形與星形
6.4.2 多邊形與星形的轉換
6.5 繪制螺紋
6.6 繪制網格
6.7 對象選擇
6.7.1 鼠標單擊選擇
6.7.2 框選
6.7.3 其它選擇
6.8 小結
第七章 處理文本
7.1 創(chuàng)建文本
7.1.1 創(chuàng)建文本
7.1.2 添加符號
7.2 選定文本
7.2.1 文本工具
7.2.2 挑選工具
7.2.3 形狀工具
7.3 編輯文本
7.3.1 “繪圖窗口”中編輯
7.3.2 “編輯文本”對話框中編輯
7.3.3 使用書寫工具
7.3.4 編排文體格式
7.4 文本特殊效果
7.4.1 三維文本
7.4.2 文本路徑
7.5 小結
第八章 成形對象
8.1 成形曲線對象
8.1.1 選擇節(jié)點
8.1.2 曲線共有三種節(jié)點類型:尖、平滑和對稱
8.1.3 對齊節(jié)點
8.1.4 變換曲線
8.1.5 分割與連接曲線
8.2 成形矩形和橢圓對象
8.3 拆分和擦除對象
8.4 小結
第九章 三維效果
9.1 創(chuàng)建三維模型
9.2 編輯三維模型
9.2.1 設置消失點
9.2.2 移動消失點
9.2.3 復制和共享消失點
9.2.4 修改模型類型
9.2.5 撤銷三維效果
9.3 修飾三維效果
9.3.1 設置旋轉方向
9.3.2 設置燈光效果
9.3.3 設置填充類型
9.3.4 創(chuàng)建科角修飾邊
9.4 小結
第十章 輪廓
10.1 輪廓化對象
10.1.1 改變輪廓的顏色
10.1.2 改變輪廓的形狀
10.1.3 復制輪廓
10.1.4 設置默認輪廓
10.2 輪廓圖
10.2.1 創(chuàng)建輪廓圖
10.2.2 分離輪廓圖
10.2.3 復制和克隆輪廓圖
10.3 小結
第十一章 填充和透明的效果
11.1 顏色設置
11.2 對象填充
11.2.1 均勻填充
11.2.2 噴泉式填充
11.2.3 圖樣填充
11.2.4 底紋填充
11.2.5 PostScript填充
11.2.6 復制填充
11.2.7 設置默認填充屬性
11.3 創(chuàng)建透明效果
11.3.1 均勻透明
11.3.2 漸變透明
11.3.3 圖樣透明
11.3.4 底紋透明
11.3.5 復制和刪除透明效果
11.4 透明與填充的合成
11.5 小結
第十二章 調和
12.1 直線調和
12.2 沿路徑調和
12.3 復合調和
12.4 設置調和的起始和最終對象
12.5 設置調和的中間對象
12.5.1 改變調和中間對象之間的距離
12.5.2 改變調和中間對象的顏色
12.5.3 設置調和中間對象的旋轉方式
12.5.4 加速調和
12.5.5 映射節(jié)點
12.6 調和的拆分與熔合
12.7 分離和清除調和
12.8 小結
第十三章 處理位圖
13.1 導入位圖
13.2 矢量圖形轉換為位圖
13.3 位圖轉換為關量圖形
13.4 改變位圖的顏色模式
13.5 改變位圖的顏色
13.6 調整位圖的色調
13.7 位圖重新取樣和編輯
13.8 擴充位圖邊框
13.9 位圖的特殊效果
13.9.1 輪廓效果
13.9.2 扭曲效果
13.9.3 模糊效果
13.9.4 雜點效果
13.9.5 鮮明度效果
13.9.6 藝術效果
13.9.7 創(chuàng)造性效果
13.9.8 顏色轉換
13.10 添加和刪除外掛式過濾器
13.11 小結
第十四章 使用透鏡
14.1 創(chuàng)建和放置透鏡
14.2 透鏡類型
14.2.1 “Magnify(放大)”透鏡
14.2.2 “Invert(反顯)”透鏡
14.2.3 “Brighten(使明亮)”透鏡
14.2.4 “Tined Crayscale(灰度濃淡)”透鏡
14.2.5 “Transparency(透明度)”透鏡
14.2.6 “Color Add(顏色添加)”透鏡
14.2.7 “Color Limit色彩限度”透鏡
14.2.8 “Custom Color Map(自定義彩色圖)”透鏡
14.2.9 “Fish Eye(魚眼)”透鏡
14.2.10 “Heat Map(熱圖)”透鏡
14.2.11 “線框”透鏡
14.3 調整透鏡
14.3.1 “Frozen(凍結)”透鏡
14.3.2 改變透鏡的“Viewport(視點)”
14.3.3 設置“Remove Face(移除表面)”選項
14.4 復制、取消和刪除透鏡效果
14.5 小結
第十五章 陰影效果
15.1 添加陰影
15.2 陰影的偏移屬性
15.3 陰影的深度屬性
15.4 陰影的羽化屬性
15.5 陰影的邊緣屬性
15.6 陰影的顏色屬性
15.7 復制和克隆陰影
15.8 清除和分離陰影的效果
15.9 小結
第十六章 透視效果
16.1 單點透視
16.2 兩點透視
16.3 復制透視效果
16.4 清除透視效果
16.5 小結
第十七章 創(chuàng)建Web文檔
17.1 創(chuàng)建HTML文本
17.2 創(chuàng)建超級聯接
17.2.1 指定書簽、URL和熱區(qū)
17.2.2 標識文檔中的因特網對象
17.3 插入因特網對象
17.4 將文檔轉為因特網文件格式
17.4.1 JPRG及GIF圖像文件格式
17.4.2 轉為因特網文件格式
17.5 小結
第十八章 打印繪圖
18.1 設置打印選項
18.2 打印繪圖
18.3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