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90年,中國人民大學在袁寶華校長的鼓勵和支持下,在全國率先招收了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MBA)。當時,在設計培養(yǎng)方案時,我們提出講授“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這門課作為MBA的政治課。這一意見,隨后為MBA指導委員會所接受,因而全國培養(yǎng)MBA的院校都普遍開設了這門課程。但在講授這門課的過程中,我們感到有許多困難:講到社會主義經濟的理論,涉及面太寬,往往不切合MBA學員的需要;講到社會主義經濟的實踐,又往往與MBA各門專業(yè)課的內容重復,而且也講不深。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發(fā)表、特別是黨的十五大確定鄧小平理論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以后,我們覺得,作為MBA的政治課,開設“鄧小平經濟理論”(取代“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可能更合適一些。1998年我們向MBA指導委員會主任袁寶華同志匯報了這一想法,得到了他的充分肯定。于是,從1998年起,中國人民大學的MBA就開設了“鄧小平經濟理論”這門課。經過兩年多教學的實踐,在鄧小平經濟理論教學組全體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這本教材。根據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學員的特殊性以及這一專業(yè)學位課程的體系和內容,我們認為“鄧小平經濟理論”這門課應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它是一門政治課,應承擔對MBA學員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MBA學員大都是企業(yè)的領導干部,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好的政治素質,因而沒有像一般碩士研究生那樣設置專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課程。我們力圖通過“鄧小平經濟理論”的教學,使學員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提高政治水平和理論素養(yǎng),自覺地貫徹執(zhí)行黨的基本路線,在政治上、思想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因此,這門課不僅僅是經濟學的課程(雖然課程內容大部分與經濟問題有關),而應該是一門政治課,即應從政治的高度來講授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教學中除了正面闡述鄧小平同志的思想外,在重大政治原則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地批判各種錯誤觀點,分清是非。在思想政治陣地,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東西必然去占領,這是歷史的經驗教訓?!班囆∑浇洕碚摗边@門課應本著用馬克思主義去占領思想政治陣地的精神開展教學活動。第二,它應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回答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各種思想問題。由于多年來全黨、全國人民一直十分重視組織學習鄧小平理論,對于企業(yè)領導干部來說,鄧小平理論的許多內容已是耳熟能詳的了。然而不能不承認,在目前關于鄧小平理論的學習中,人們還存在不少疑點、難點,社會上也有著許多似是而非的說法。隨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發(fā)展、改革的深化、開放的擴大,又會出現(xiàn)新的問題需要從理論上加以說明。如何完整準確地理解鄧小平理論,還有待于在深入學習的過程中逐步解決。因此,在講授“鄧小平經濟理論”時,必須對企業(yè)領導干部中(擴大一些說對社會上)存在的各種有爭議的問題作出符合鄧小平原意的解釋。不能繞開問題走,而要對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越是有疑惑、有爭議的地方,越是要努力按照鄧小平理論作出回答。只有這樣,這門課程才有意義。第三,它是一門理論課,因而應具有理論深度。MBA一共要學習近20門課程,有關企業(yè)管理的各個方面都有專門的課程講授,這就決定了“鄧小平經濟理論”這門課應側重于理論分析。當然,這種理論分析必須密切聯(lián)系實際,而不是經院式的,但它卻不應涉及具體的操作性的內容,而要把實際經濟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上升到理論高度進行分析。如果過于細化、具體化,勢必與其他課程重復,從而失去這門課獨立存在的必要。這門課應著眼于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經濟建設)的一些基本問題,它既不同于政治經濟學的社會主義部分,也不同于闡述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運行過程具體問題的應用性經濟管理課程,它是一門把政治性、理論性溶為一體的經濟學課程。我們是根據以上理解來編寫這本教材的。這本教材能否實現(xiàn)“鄧小平經濟理論”課程的要求,需要由讀者來評判。我們誠懇地希望讀者、特別是MBA學員提出批評意見,以便今后修訂時使這本教材更加完善。周新城200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