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
1.1 概論
1.1.1 CAD概念
1.1.2 CAD的發(fā)展過程
1.1.3 CAD系統(tǒng)的功能
1.2 CAD系統(tǒng)工作方式及特點
1.2.1 CAD工作方式
1.2.2 CAD的特點
1.3 CAD系統(tǒng)的組成
1.3.1 CAD系統(tǒng)的硬件
1.3.2 CAD系統(tǒng)的軟件
1.4 CAD系統(tǒng)的層次和形式
1.4.1 CAD系統(tǒng)的層次
1.4.2 CAD系統(tǒng)的形式
第二章 AutoCAD R14基礎
2.1 AutoCAD R14概述
2.1.1 AutoCAD R14概況
2.1.2 AutoCAD R14的主要功能
2.1.3 AutoCAD R14的運行環(huán)境
2.2 AutoCAD R14用戶界面
2.2.1 屏幕布局
2.2.2 對話框和提示
2.2.3 文本窗口
2.3 AutoCAD R14命令輸入方法
2.3.1 命令輸入設備
2.3.2 命令輸入方法
2.3.3 透明命令及其輸入
2.4 AutoCAD R14的工作過程
2.4.1 進入AutoCAD R14
2.4.2 開始繪制新圖
2.4.3 打開舊圖
2.4.4 繪圖與建模
2.4.5 存儲圖紙文件
2.4.6 退出AutoCAD R14
第三章 點的定位方式
3.1 屏幕定位
3.2 坐標定位方法
3.2.1 兩類坐標系
3.2.2 坐標定位
3.3 柵格捕捉定位
3.3.1 柵格顯示控制
3.3.2 捕捉定位設置
3.4 目標捕捉定位
3.4.1 目標類型
3.4.2 目標捕捉方法的使用
3.4.3 目標捕捉的兩種使用方式
3.5 其它定位方法
3.5.1 坐標對齊定位
3.5.2 利用正交方式輔助定位
3.5.3 利用點跟蹤定位
第四章 二維圖形對象的繪制
4.1 點的繪制
4.1.1 點的繪制方法(POINT、DIVDE、MEASVER)
4.1.2 點的顯示類型和尺寸設置(DDPTYPE)
4.2 直線的繪制
4.2.1 單一直線的繪制方法(LINE)
4.2.2 射線繪制方法(RAY)
4.2.3 構造線繪制方法(XLINE)
4.2.4 跡線繪制方法(TRACE)
4.2.5 多重線繪制方法(MLINE)
4.3 圓和圓弧的繪制
4.3.1 圓繪制方法(CIRCLE)
4.3.2 圓弧繪制方法(ARC)
4.3.3 圓環(huán)繪制方法(DONUT)
4.4 多義線繪制
4.5 多邊形繪制
4.5.1 矩形繪制方法(RECTANG)
4.5.2 正多邊形繪制方法(POLYGON)
4.5.3 任意填充多邊形繪制方法(SOLID)
4.6 橢圓及橢圓弧繪制
4.6.1 橢圓繪制(ELLIPSE)
4.6.2 橢圓弧繪制
4.7 樣條曲線的繪制(SPLINE)
4.8 區(qū)域繪制
4.8.1 利用REGION命令繪制區(qū)域
4.8.2 利用BOUNDARY命令繪制區(qū)域
第五章 對象特性設置
5.1 層的設置方法
5.1.1 層的作用
5.1.2 層的性質
5.1.3 層的設置方法
5.2 顏色設置方法
5.2.1 由層決定顏色(BYLAYER)
5.2.2 由塊決定顏色(BYBLOCK)
5.2.3 明確設置顏色(DDCOLR,COLOR)
5.3 線型設置方法
5.3.1 由層決定線型(BYLAYER)
5.3.2 由塊決定線型(BYBLOCK)
5.3.3 明確設置線型(DDLTYPE,LINETYPE)
5.4 對象特性匹配
第六章 顯示控制和繪圖查詢
6.1 圖形顯示控制
6.1.1 圖形縮放(ZOOM)
6.1.2 圖形平移(PAN)
6.1.3 圖形重畫和重生
6.1.4 視圖操作(VIEW)
6.1.5 分辯率和快速縮放控制設置(VIEWRES)
6.2 繪圖查詢
6.2.1 求助查詢(HELP)
6.2.2 狀態(tài)查詢(STATUS)
6.2.3 對象查詢(LIST)
6.2.4 圖形測量(DIST,ID,AREA,MASSPROP)
6.2.5 系統(tǒng)變量查詢(SETVAR)
6.2.6 時間查詢(TIME)
6.2.7 內部計算器的使用(CAL)
第七章 圖形對象的編輯
7.1 編輯對象的選擇
7.1.1 對象選擇方式
7.1.2 對象選擇控制
7.1.3 對象成組方法
7.1.4 過濾器設置
7.2 對象刪除和恢復
7.2.1 刪除對象
7.2.2 恢復對象
7.2.3 取消命令
7.2.4 恢復命令
7.3 圖形變換
7.3.1 移動變換
7.3.2 旋轉變換
7.3.3 移動旋轉變換
7.3.4 比例變換
7.3.5 鏡像變換
7.3.6 拉伸變換
7.4 圖形直接變換
7.4.1 特征點其控制方法
7.4.2 直接變換方式的使用
7.5 圖形復制
7.5.1 移動復制
7.5.2 偏移復制
7.5.3 陣列復制
7.6 圖形形狀的修改
7.6.1 對象載剪
7.6.2 對象延伸
7.6.3 對象長度修改
7.6.4 對象截斷
7.6.5 圖形倒圓
7.6.6 圖形倒角
7.7 對象特性的修改
7.7.1 利用DDCHPROP命令修改特性
7.7.2 利用DDMODIFY命令修改特性
7.8 專用編輯命令
7.8.1 多義線編輯命令
7.8.2 樣條曲線編輯命令
7.8.3 多重線編輯命令
第八章 文本標注與編輯
8.1 文本式樣定義
8.1.1 文本特性
8.1.2 式樣及其定義
8.2 文本標注方法
8.2.1 單行文本標注命令
8.2.2 動態(tài)文本標注命令
8.2.3 段落文本標注命令
8.3 文本編輯
8.3.1 利用DDEDIT命令編輯文本
8.3.2 利用MTPROP命令編輯文本
8.3.3 利用DDMODIFY和DDCHPROP命令編輯文本
8.4 文本標注的其它
8.4.1 文本顯示質量和速度控制
8.4.2 拼寫檢查
第九章 尺寸標注與編輯
9.1 尺寸標注概述
9.1.1 尺寸類型
9.1.2 尺寸組成
9.1.3 尺寸的整體性
9.1.4 尺寸的相關性
9.2 尺寸式樣及其定義
9.2.1 尺寸式樣
9.2.2 尺寸式樣的建立
9.2.3 尺寸式樣的編輯
9.3 尺寸標注方法
9.3.1 一般長度尺寸的標注
9.3.2 平行長度尺寸的標注
9.3.3 基線尺寸的標注
9.3.4 連續(xù)尺寸的標注
9.3.5 半徑和直徑尺寸的標注
9.3.6 角度尺寸的標注
9.3.7 點的坐標標注
第十章 圖案填充與編輯
10.1 圖案填充概述
10.1.1 填充邊界
10.1.2 填充方式
10.1.3 填充圖案的特性
10.2 填充圖案的繪制
10.3 填充圖案的編輯
10.3.1 用HATCHEDIT命令編輯圖案
10.3.2 用EXPLODE命令分解圖案
第十一章 塊、屬性及外部引用
11.1 塊
11.1.1 塊的作用
11.1.2 塊的建立
11.1.3 塊的插入
11.1.4 塊的其它操作
11.2 塊的屬性
11.2.1 屬性定義
11.2.2 建立屬性塊
11.2.3 插入屬性塊
11.2.4 屬性提取
11.3 外部引用
11.3.1 外部引用的作用
11.3.2 外部引用的特點
11.3.3 外部引用的建立和管理
第十二章 視區(qū)操作
12.1 視區(qū)作用及類型
12.1.1 視區(qū)的用途
12.1.2 視區(qū)的類型
12.2 模型空間和圖紙空間
12.3 視區(qū)建立和控制
12.3.1 平鋪視區(qū)的建立和控制
12.3.2 浮動視區(qū)的建立和控制
12.3.3 浮動視區(qū)的編輯
12.3.4 浮動視區(qū)中層的控制
第十三章 三維建模方法
13.1 三維建?;A
13.1.1 三維坐標系
13.1.2 三維模型的觀察
13.2 曲面模型建立方法
13.2.1 三維平面的建立
13.2.2 三維網格面的建立
13.2.3 三維網格體的建立方法
13.2.4 旋轉曲面的建立
13.2.5 規(guī)則曲面的建立
13.2.6 拉伸曲面的建立
13.2.7 邊表面的建立
13.3 實體模型建立方法
13.3.1 長方體的建立
13.3.2 圓錐體的建立
13.3.3 楔形體的建立
13.3.4 圓柱體的建立
13.3.5 球體的建立
13.3.6 環(huán)形體的建立
13.3.7 拉伸體的建立
13.3.8 旋轉體的建立
13.3.9 復雜實體的建立
第十四章 三維模型的編輯、顯示控制及計算
14.1 三維模型的編輯
14.1.1 三維模型的旋轉
14.1.2 三維陣列的建立
14.1.3 三維模型鏡像拷貝
14.1.4 修改厚度
14.1.5 實體倒圓
14.1.6 實體倒角
14.1.7 實體截面提取
14.1.8 剖切實體
14.2 三維模型的顯示控制
14.2.1 曲面邊界可見性控制
14.2.2 光滑性控制
14.2.3 實體顯示控制
14.3 計算質量特征
第十五章 三維模型的著色處理
15.1 著色器配置
15.1.1 裝載著色器
15.1.2 卸載著色器
15.2 視圖建立
15.2.1 設置攝像機和目標點
15.2.2 設置距離
15.2.3 縮放、平移和扭轉
15.2.4 裁剪視圖
15.2.5 消除隱線
15.3 光源設置
15.3.1 光源類型
15.3.2 光源設置
15.4 模型材料定義
15.4.1 材料庫的使用
15.4.2 材料建立和編輯
15.4.3 為模型指定材料
15.4.4 修改材料
15.5 場景建立與編輯
15.5.1 建立場景
15.5.2 編輯場院景
15.6 著色控制和處理
15.6.1 基本操作
15.6.2 保存著色圖像
15.6.3 顯示圖像
15.6.4 信息統(tǒng)計
第十六章 AutoCAD R14開放式體系結構
16.1 數據交換方式
16.1.1 利用Windows剪貼板交換數據
16.1.2 利用OLE交換數據
16.1.3 利用中性文件交換數據
16.2 AutoCAD庫文件的建立和擴充
16.2.1 線型文件
16.2.2 圖案文件
16.2.3 型文件
16.2.4 命令組文件
16.2.5 幻燈片文件
16.3 AutoCAD菜單用戶化
16.3.1 菜單文件
16.3.2 下拉菜單用戶化
16.3.3 工具條用戶化
16.4 AutoCAD語言開發(fā)環(huán)境
16.4.1 語言開發(fā)環(huán)境概述
16.4.2 AutoLISP的特點
16.4.3 AutoLISP的數據類型
16.4.4 AutoLISP的常用函數
16.4.5 AutoLISP程序
16.4.6 AutoLISP程序的裝載與運行
第十七章 繪制和打印圖紙
17.1 配置輸出設備
17.1.1 添加繪圖儀
17.1.2 改變當前繪圖設備
17.1.3 重新配置輸出設備
17.1.4 對繪圖儀進行分度
17.1.5 刪除繪圖儀
17.2 輸出圖紙
17.2.1 選擇繪圖機
17.2.2 設置筆參數
17.2.3 優(yōu)化筆參數
17.2.4 設置附加參數
17.2.5 設置圖紙尺寸和方位
17.2.6 設置繪圖比例、轉動和原點
17.2.7 預覽輸出結果
附錄 一 AutoCAD R14的安裝
一、系統(tǒng)要求
二、安裝前的準備
三、使用以前版本中定制的文件
四、安裝AutoCAD R14
附錄 二 AutoCAD R14命令索引